文章來源:教學資源網原創文章
文/臺大教學發展中心張依帆小姐 (臺大翻轉教室課程推動計畫成員)
短短的一年半間,翻轉教室已推動至各大校院。
國中及高中教師的努力功不可沒。這類創新教學法也在各大學校園中,透過一群具有創新教學熱忱教師默默耕耘下,漸漸步入軌道。
許多老師詢問同一個問題:"要把課程翻轉,是不是很困難啊?"
而這個問題十分容易回答。"要把課程翻轉,實際上十分容易,只要教材備齊,電腦接上攝影設備,按下 Record,再上傳,其實就完成了。"
它真正的挑戰是,實體課程中,老師要怎麼設計課程,怎麼引發同學的興趣,怎麼讓翻轉教室創新教學法真正幫助到學生...
身為臺大翻轉教室課程推動計畫的成員,有機會接觸到各校翻轉教室課程的授課者的我們。
希望透過小故事,來紀錄每一次用心經營翻轉教室的動心時刻。
[預習]
二小時的課程,在開學之際,秋風涼意下,學生常常就這麼搖頭擺腦會周公了二個小時。
授課老師體察這個情形,在第二個小時改用討論課取代一般講授課程。
由於要進行討論,所以老師在課前會再三提醒同學,一定要預習。當然,如此的提醒似乎沒有太大作用。
更由於講授時間縮短了,課程進度也出現落後的狀況,這或許是蠻多授課教師遇到的問題。
這回翻轉教室小故事,就從上述狀況下開始...
一開始運用翻轉教室教學法的初衷,其實並非解決上述問題。單純只是運用有別於傳統的授課法,想讓學生有另一種學習體驗。
對於新興方式最大的疑慮是:怎麼讓學生於課前主動觀看課程內容。
課程設計上再三考量後決定,若穿插一個 "梗",或許學生們會有主動學習的動機。
這個方式是:
(1) 課前請學生觀看線上講授內容。第一個小時實體課程的設計:為本次線上講授內容解惑。
(2) 第二個小時實體課程的設計:直接討論下次課程內容。老師設計下次課程內容有關的問題,但不給予解答。
此一作法施行之初,部分學生其實完全無法接受。在國內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對於沒有解答的討論,表現出十分不解及無奈的情緒。
但這個作法其實就是那個 "梗",學生在無法理解及天馬行空的討論後,對於答案的渴望程度大增,引發不少學生有動機主動確認下回課程內容。
同時,課程運用小組討論的設計,同儕相互激勵的效果很好。若有同學早於老師回答前得知答案,在同儕間聲望倍增。
在這種正向影響下,不少學生期待在討論時間有良好表現,而在課前主動學習課程內容。引發學生間 "預習" 的習慣。
這預習的風氣就在課程中延燒,在學期結束前,學生們不再搖頭擺腦,整間教室則充滿吱吱喳喳的討論聲。
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也不再那麼手足無措,更能接納天馬行空的想像,並珍惜習得的知識。
這是一種轉變,一種無形的力量。
臺大翻轉教室:http://ctld.ntu.edu.tw/fd/fd_01_06.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