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學資料庫
 本文章點閱
[臺大]開放,讓世界更美好: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penCourseWare) 的機遇與挑戰

文章來源 : 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475

文/謝瑞齡 (本中心數位媒體組數位內容製作人)、康仕仲 (本中心數位媒體組組長)

  傳統教學中,老師在固定的時段和教室裡上課是為人熟知的教學方式,但最大的缺點是限制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難以對課堂以外的學習者產生廣泛的影響。「開放式課程」 (OpenCourseWare, OCW) 是近十年來網路科技與教學結合產生的全球性的教育革命運動:「開放」意指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藉由網路,免費的使用高等教育的教學資源。實際的作法是將教師上課的影音內容、講義、課程大綱和討論問題等放到網路上,使得社會大眾無論是老師、學生或自學者,都可以觀看或下載,以達到知識交流的目的。延伸而來的概念是更強調師生互動社群和交流平台的「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開放式課程的意義即在於:人類知識與文明成果的傳播與交流打破了學校的藩籬,為全人類所共享。


  2001年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開展出開放式課程,至今全球參與「開放式課程聯盟」(註 1) 的會員橫跨了 21 種語言,來自 49 個國家、281 所學校及教學機構,提供了至少 9,025 門課程;(註 2) 單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站就累積了超過 1 2,500 萬瀏覽人次。(註 3) 科技的創新不僅開拓學習者的視野,更衝擊了固有的教學模式,其影響之大稱為「高等教育的海嘯」(註 4) 也不為過!


  那麼,臺大開放式課程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 是如何在這場海嘯中逆風高飛呢

 


臺大開放式課程的成就 
  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正式創立於 2010 3 月,初期以通識教育課程為主,隨著 2011 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的挹注,每學期平均上傳二十門課程,加上本中心數位媒體組、教務處資訊組、GET臺灣通識網、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以及共同教育中心的通力合作,始至今日的規模。課程的蒐集共有四種邀課方向,分別為:核心課程 (各系必修)、經典課程 (大師丰采)、特色課程 (特色選修) 以及熱門課程 (優質通識),提供社會大眾豐富多樣的知識享受。


  臺大開放式課程的優點在於涵蓋了完整的影音和講義內容,表1顯示每門課程平均有 13 份講義以及將近 20 份影音教材,全影音課程比例將近 100%(註 5) 同時每份影音及講義教材均經過智慧財產權審查,(註 6) 以兼顧著作權人權利的保障以及知識傳布的自由,使得學習者不僅能夠如臨上課現場,聽講的同時更能夠搭配講義,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1: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的統計數據 (註 7)

 

  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的瀏覽人數自創站以來持續穩建成長,圖 1 顯示隨著 2013 19 日臺大 YouTube EDU頻道 (註 8) 成立,以及臺大開放式課程的「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引爆中國大陸論民熱議後,瀏覽人次便創下歷史性新高,至今平均每月有 11 萬人次造訪網站。

 

  圖 2 顯示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主要的瀏覽者 96% 來自亞洲,大部份分布在臺灣、中國大陸和香港等華人地區。可見臺大開放式課程深受全球華人注目,不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與美學,或是科學研發、生物環境等課程,都透過網站向全世界的網友展現臺灣大學教學與研究的軟實力。

2: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瀏覽者來源的國家分布 (註 9)

  表 2 顯示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上最多人點閱的課程橫跨各學科,涵蓋人類思考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不論是邏輯學、數學、化學或物理學,或是文學、哲學、美學、社會學、政治思想或世界脈動,冷靜與激情、精確與浪漫的並存,在在呈現了臺大開放式課程實是人文與科學兼容並蓄的知識殿堂。

 

 

2:累計最多人點閱的課程和授課教師 (註 10)

  表 3 則記錄了全世界網友對於臺大開放式課程的感謝與熱愛,可見知識的分享呼應人類求知的渴望,開放式課程是值得永續投入與經營的教育事業。

3:網友迴響

學習模式的重新塑造
  開放式課程對於固有教學模式的衝擊,在於學習者能夠更主動地定義學習的目標和時段,最新發展出的是「翻轉教室」和「微課程」等教學模式。相較於大班由老師主導的講述式教學,開放式課程提供學習的輔助與啟發,甚而以影片取代課堂講授,學生自行安排時間在課外觀看影片,課堂時間則保留給完全的師生互動和問題與討論,達到「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 Blended Learning) ( 11) 的目的。美國的聖荷西州立大學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即與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合作建立的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平台 edX 合作,聖荷西州立大學的學生的課外作業是觀看和閱讀 edX 的影音內容和教材,接著在課堂裡老師再出習題給同學討論,學生於課外自行安排學習進度的教學成果更優於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前者考試成積平均比後者高出百分之十左右 (註 12)


  為了配合聽課時專注力的持續時間,以及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 (Mobile device) 觀看線上課程的日益普遍,教學影片發展出「微課程」(Microlecture) 的模式 (例如:Khan Academy TED Ed)。老師將 50 分鐘的課程內容中最困難或最精華的幾個關鍵概念濃縮成 15 分鐘的微課程,並且設計作業檢視學習成果。學生可以配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利用課餘時間反覆觀看。由於微課程強調學科的精華重點,可以為不同的老師或課程所共用。(註 13) 微課程打破上課時間地點的隔閡,虛擬的影音和實體的課堂討論相互搭配,重塑了學生的學習模式。

  因應學習模式的改變,並提高全球影響力,以下是臺大開放式課程未來五個重點行動方向:

OCW 2.0 的展開-基於國際數位學習模式的不斷創新,臺大開放式課程於 2013 9 月開始,將進入 OCW 2.0 階段,除了繼續隨堂錄製 OCW 1.0 的課程,OCW 2.0 將提供 ”Ten by Ten” (10 分鐘 *10 單元) 的課程,期望除了單向地提供瀏覽者觀看影音教材之外,更能夠積極地融入老師的教學之中,進而提高學習成果以及課程的影響力。

種子教師社群的建立-除了學習模式以外,開放式課程亦衝擊到了傳統講述式的教學方式,授課老師需有在鏡頭前有效講述課程關鍵概念的能力,並且需比傳統教學在課前付出更多的準備時間。因此臺大開放式課程會積極地在校內甄選有興趣、有熱忱的種子教師,並且推動增強教學技巧的培訓計畫,以加強老師的數位和教學知能。

製作流程的改變-為了提高可看性,臺大開放式課程的影片將邁向更精緻的製作方式,配合課程的需要增加影片的視覺和動畫效果。為了找到每門課最好的呈現方式,需要更多的前製作業和校內資源的支持。因此臺大開放式課程將繼續尋求校內資源整合的協助,並加強製作團隊的數位訓練。

行動裝置版本的研發-根據研究,使用行動裝置觀看 YouTube 的人已經大於個人電腦的用戶,可見更輕、更小的行動裝置已經逐漸取代個人電腦,成為人們觀看線上影音的主要工具。因此臺大開放式課程將研發設計簡練的行動裝置網頁,隨時隨地為瀏覽者提供最知性的影音饗宴。

跨國性影音平台的合作-因應知識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臺大開放式課程已與全球最受歡迎影音平台 YouTube 合作,以提升國際能見度和展現教學成果。由於臺大開放式課程深受中國大陸瀏覽者歡迎,為了提高影響力和積極推廣臺灣軟實力,臺大開放式課程將與中國大陸的影音平台合作,使得臺大開放式課程能夠更加深入地推廣進中國大陸的網路使用者之中。
  
華文優質課程的領航者
  
  作為歷史悠久、校譽卓越的高等學府,長期以來臺灣大學肩負著社會的期望,為臺灣培養新一代的領袖和創新人才,臺大開放式課程更打開知識的窗口,使智慧和創新的成果不僅可以永遠留存在網路上,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更可以自由、平等地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未來臺大開放式課程將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繼續製作更精緻、更深入的影音課程,成為華文優質課程的領航者。

------------------
註 1  為整合學術資源,全世界具有開放式課程資源的學術機構共同成立開放式課程聯盟 (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提供經驗與資源共享的交流平台。請參閱:http://www.ocwconsortium.org/
註 2  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 ADVANCED COURSE SEARCH. in http://www.ocwconsortium.org/en/courses/search. Latest update 15 July 2013.
註 3 MITOPENCOURSEWARE, About OCW. in http://ocw.mit.edu/about/. Latest update 15 July 2013.
註 4  "Changing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4 June 2012. in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640104577440513369994278.html. Latest update 15 July 2013.

註 5  遠高於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7.5 %  (162/2150=0.075)  的全影音課程比例。Based on MITOPENCOURSEWARE, Audio / Video Lectures. in http://ocw.mit.edu/courses/audio-video-courses/ and MITOPENCOURSEWARE, About OCW. in http://ocw.mit.edu/about/. Latest update 19 July 2013.
註 6  關於臺大開放式課程教材智慧財產權的處理請參閱:許元嘉,2013,(淺談「開放式課程」製作困難),《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71期,2013年6月,
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453,瀏覽日期:2013/07/19。
註 7  Latest update 18 July 2013. 
註 8  臺大YouTube EDU頻道是臺大對外正式的影音平臺,臺大開放式課程亦在頻道上架最受歡迎的課程。關於臺大 YouTube EDU 頻道的介紹,請參閱:林書玄,2013,(臺大YouTube EDU頻道簡介),《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72期,2014年3月。
註 9  Wikimedia commons / Alvin Lee.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1942.11_blank_world_map.PNG. 本作品以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版授權釋出。瀏覽日期:2013/07/19。改作:謝瑞齡。
註 10  since 2012/10/28. Latest update 19 July 2013.
註 11  關於翻轉教室的詳細介紹,請參閱:田美雲,2013,(「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 介紹),《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71期,2013年6月,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452,瀏覽日期:2013/07/15。
註 12  Pat Lopes Harris. “SJSU Showcases Flipped Class.” SJSU TODAY. 21 October 2012. in http://blogs.sjsu.edu/today/2012/sjsu-showcases-flipped-class/. Latest update 15 July 2013.
註 13  Norma I. Scagnoli.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 EDUCAUSE. November 2012. in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90.pdf. Latest update 15 Jul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