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學資料庫
 本文章點閱
[臺大] 傾聽學習需求,展開積極行動──從臺大學生學習需求面談談起

文章來源:http://ctld.ntu.edu.tw/_epaper/?post_type=epaper&p=1171

 

文/本中心學習促進組

一、緣起與目的

  學習開放空間與課輔業務簡介民國 95 年 12 月底,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在學習開放空間,對 38 位臺大同學進行了學習需求面談的訪談工作,至今大約過了一個年頭。在 96 年度年終歲末之際,本組盼望透過分析、對比當初學習需求面談所獲得之資訊,回顧這一年來,本組為促進臺大學生學習所做之努力,並從中探究未來可以繼續努力之方向。

  學習需求面談主要依據 95 年 8 月完成的「學習需求問卷調查」結果延伸,欲進一步瞭解臺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本組做為規劃活動之參考,希望能提供臺大學生更有益的學習資源、解決學習困難、增進其專業知能以及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此面談之目的如下:
(一)瞭解學生學習資源使用情形。
(二)瞭解學生學習困難之經驗。
(三)瞭解學生對於本校學習資源提供方式之偏好。
(四)瞭解學生對於自學課程種類之建議。
(五)對於本組各項服務之建議:學習開放空間、讀書小組、學習相關演講與工作坊。

二、研究歷程

(一)研究參與者

  學習需求面談的參與者為本校自願受訪的大學部同學,共 38 人。其中以大一學生所佔比例最高(28 人),佔受訪者人數的 74%。受訪學生來自 17 個不同的學系,橫跨十個學院。

(二)研究工具

  此研究所使用之工具為自編之學習需求面談問題,根據 95 年 8 月完成的學習需求問卷調查進行問題延伸,並考量學生學習狀況,多次與專家討論修訂後,完成面談問題之擬定。

  面談問題主要分為現有學習資源使用情形(Q1、Q5)、學習困難及學科輔導建議(Q2、Q3)、學習資源提供方式之偏好(Q4)、自學課程之建議(Q6)、對於學習開放空間之功能建議(Q7)、參與讀書會之經驗與建議(Q8)以及對於本中心舉辦之學習相關演講、工作坊之建議(Q9、Q10)等共10題。

(三)研究設計與過程

  此研究主要採面談方式進行,自 95 年 11 月份於學習開放空間召募自願受訪者,95 年 12 月底開始進行面談,最後實際參與面談人數為 38 人。面談地點為學習開放空間,每場時間約為 30 分鐘,並採一人至五人的團體訪談。面談開始,由受訪者先填答問題 10 分鐘,再進行約 20 分鐘的深入討論。訪談過程,徵求受訪者同意後,輔以錄音方式記錄,做為後續整理與分析之參考。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面談結果去除作為推動本組業務參考的第七及第八題,可分為五個部份,茲分述如下:

(一)現有資源使用情形

  此部份主要探討學生使用學校網路資源的狀況,瞭解學生最常使用校內的那些資源,作為本組日後推動服務時的參考依據。

Q1、您最常使用的學校網路資源有哪些?

  就學生回答情形看來,同學主要使用的學校網路資源為臺大 Webmail(21人,55.3%),其次為Ceiba(18人,47.4%)、Info 校園資訊網(13人,34.2%),其他還有 BBS 電子公佈欄、圖書館、計算機中心、視聽中心、進階英語、臺大演講網、教師網頁等。

  就結果看來,最常使用臺大 Webmail 的原因為校內訊息轉寄、宿舍通知與課程資訊等多透過臺大Webmail 途徑。其次為臺大非同步課程管理系統(Ceiba),主要因為特定課程的需求,也可用來查詢課程內容、繳交作業、線上討論等等。再者,Info 校園資訊網內容包羅萬象,包含校內活動公告、課程資訊、校內資源等,也為一常用的校內查詢工具。此外,也有不少同學(8人,21.1%)表示常使用臺大 BBS,主要功能為查詢相關課程考古題、課程資訊、班板交流、系所公告等。...page...

Q5、請針對以下各項學習資源,勾選您知道的及使用過的狀況:

  本題意在調查校內幾項針對學習輔導、自學課程所提供的服務,同學知道及使用的狀況。就本組所推動的「個別學習諮詢」而言,有15位同學知道並使用過本項服務,約佔全體的 39.5%;知道而未使用者,共有 14 位同學,約佔全體的 36.8%;然而,尚有9位同學不知道本項服務,約佔全體的 23.7%。表一

  綜上所述,學生使用校內網路資源的目的以課程查詢、校內活動為主,而常用資源則以電子郵件、校園資訊網居多,並未充分應用其他與課業學習有關的資源。因此,本組特別針對大一新生設計「臺大學習資源簡介」活動網頁,藉由整合校內豐富之教學與學習資源的網路捷徑,協助同學應用各項學習資源,主要項目包括:課程資訊、學習輔導、語文學習、演講活動、數位科技及學習空間等。

(二)學習困難及學科輔導建議

  此部份目的為瞭解學生在學習上面臨困難的經驗,以及在學科輔導上的需求,希望藉此面談結果深入瞭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加強輔導。

Q2、就您個人學習經驗,曾在那方面的學習遭遇困難?

  本題主要在瞭解學生學習困難的經驗,學生的回答分為三部份:學科輔導、學習方法、語文學習。在學科輔導的困難方面,以微積分最高(9人,23.7%),其次為化學(6人,15.8%)、物理(4人,10.5%),其他科目分佈則與其學系有關,主要的原因為高中與大學在課程、教學與學習上之差異懸殊,許多大一同學還未能適應,且認為微積分、物理及統計等科目內容龐雜、理論艱深,考試範圍太多,較難兼顧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在學習方法上遭遇的困難以「時間分配」為最高(4人,10.5%),其次為「準備考試」(3人,7.9%),也有些同學認為在學業上遇到疑難,卻無問題解決的管道,或是無法跟上課程進度以及缺乏撰寫報告的能力。在語文學習的困難上,一位外籍生表示老師上課都使用中文,評量也以考試居多,建議老師上課前先了解外籍生人數,並加入報告作為成績評量的方式,讓外籍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學習成果。另外,也有數位本地生表示在閱讀原文書上遭遇困難。

Q3、對於「個別學習諮詢」目前所提供的微積分、普通物理及統計學之外,你還有其他建議科目嗎?

  本組所推動的「個別學習諮詢」服務內容於本訪談進行時已包括微積分、普通物理及統計學三科,希望進一步瞭解同學們是否還有其他需要輔導的科目,做為往後增加輔導科目之參考。本題亦建議對照第五題,瞭解學生是否知道及使用本項服務的狀況。

  就學生回答的結果顯示,建議科目以普通化學、經濟學最高(各為 6 人,各佔 15.8%),其次為外文、會計學、計算機概論。本訪談結果之建議已列為本組規劃新增科目之參考,自 95 學年第二學期起經濟學與普通化學已列為本項服務的輔導科目,而自 96 學年第一學期起更新增會計學、生物化學與普通生物等三科。

  另外,訪談中有同學表示可以系為單位,每系各設一位回答問題的小老師。對此,本組於 96 學年度第一學期起承辦「教務長榮譽榜計畫」,各系學業成績在全班前百分之十的學生皆可登記為榮譽榜小老師。有課業輔導需要的學生可主動與榮譽榜小老師聯繫,進行課業諮詢。目前已有 46 個學系,共 184 位小老師自願加入服務同學的行列。

  本組亦於 96 年暑假開始推行「讀書小組計畫」,鼓勵並協助同學組成讀書小組,選讀各科重要經典或專業書籍。藉由從不同面向提供之學習輔導服務,同學可根據個人的學習風格有效利用學習資源,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page...

(三)學習資源提供方式之偏好

  此部份主要探討學生偏好的學習資源提供方式,由於本組過去已透過許多管道調查學生的需求及困難,規劃出相關服務幫助同學,但本組希望更進一步瞭解同學們偏好的方式,做為本組選擇服務方式時的依據,以期達到更高的效能來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Q4、您對於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例如考試準備、時間管理等,較偏好何種實施方式?

  學生回答結果顯示,最偏好的方式為一對一專人諮詢(24人,63.2%),其次為小組工作坊(11人,29%)、網站經驗分享(9人,23.7%)。

  一對一專人諮詢方面,主要原因為一對一諮詢能夠有效提供深入且個人化的問題分析,使問題能夠立即獲得解決。此外一對一諮詢還能夠避免部份同學因害羞內向而不敢在課堂上提問的狀況。小組工作坊部份,同學們表示透過小組間的討論能夠集思廣益,聽到許多與自己不同的想法,互相對照以激發深度的思考。至於網站經驗分享,則能夠多方面地參考他人的學習經驗,進而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另外,亦有同學表示這項方式的缺點在於較少與人互動。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們較傾向於一對一專人諮詢,能夠立即解決問題,然而偏好的方式尚須考量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學習的內容。

(四)自學課程建議

  根據本組 95 年所完成的學習需求問卷調查結果得知,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最希望學校以自學課程方式來提供協助,因此本題進一步調查同學們所需要的自學課程種類,以提供本組做為業務規劃之參考。

Q6、您建議學校能提供何種類的自學課程?

  就學生回答結果顯示,自學課程的種類主要著重在語文學習方面(17人,44.7%),其次為系所專業科目(6人,15.8%)、電腦軟體(3人,7.9%)等。另外還有通識科目及其他主題,多為同學們選修及感興趣的學科。

  語文學習方面,主要為外語學習的聽、說與讀的部份,同學希望學校能多提供這方面的自學課程,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另有同學認為專業科目的學習較難透過自學方式習得,因為遇到問題無法立即獲得解答,且理論概念需要透過講解、練習的方式來釐清。不過也有同學反應,在學習初期先指導其學習重點與技巧,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問題的反思與討論,如此交互運用各項學習方式,亦不失為有效的學習方法。

  綜合第四及前述第五題的結果,同學們在外語學習方面的自學需求頗高,而校內相關系所均已提供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只是因為學生不熟悉各項資源的來源,以致未能充分使用校內現有的語文資源(例如樣本中使用過寫作教學中心的人數為零,請見表一)。有鑑於此,本組乃於 96 年 10 月推出整合校內外語文學習資源的「語文學習促進網」,內分為中文、臺灣鄉土語文、日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及德文等各種語言,學習內容有課程資訊、自學課程、課外輔導、臺大刊物、線上字典以及語文檢定等項目,透過資源整合的機制,使同學能有效率地找到個人所需的語文學習資源。...page...

(五)對於本中心舉辦之學習相關演講、工作坊之建議

  本組針對學生求學生涯所需,辦理各項演講與工作坊,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與策略以提昇學習效能。希望藉由本次訪談,搜集同學有興趣的議題做為活動規劃之參考。

Q9、認識台大系列演講是邀請各院系所教授及校友演講,主題為大學教育、校園生活及學習方法與態度等,增進學生對大學意義與內涵理解。你是否有推薦的主題與講者?
Q10、若學校將舉辦相關的學習工作坊,你有何建議?

  第九題的學生回答結果顯示,演講主題的推薦分為生涯規劃(12人,31.6%)、時間管理(4人,10.5%)、學習態度與方法(4人,10.5%)、藝術領域(3人,7.9%)及其他當代議題。此外,由表二可知,第十題對學習工作坊之建議,以口頭報告表達技巧(27人,71.1%)為最高,其次為原文書閱讀技巧(21人,55.3%)、時間管理工作坊(20人,52.6%)。
表二

  本組已陸續於 95、96 學年度舉辦相關之演講與工作坊,目前已辦理演講的主題包括時間管理與 K 書高手、科學家的養成、學習藍圖的建立、學習策略、學習態度、原文書閱讀技巧、英語自學技巧、如何閱讀及討論中外經典等共 12 場,各場次均獲得一致的好評。未來將繼續根據學生最有興趣及最有需求之主題舉辦相關演講及工作坊。

五、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四項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學習資源:

  演講工作坊與網路資源介紹1. 現有學習資源使用:大部份學生並未充分利用學校既有的學習資源,較缺乏搜尋及統整學習資源的能力。因此,本組乃規劃「臺大學習資源簡介」以及「語文學習促進網」等網路資源平台,協助同學們應用各項學習資源,往後亦將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其他資源的整合機制,如自學課程、學習策略、生涯規劃等網站經驗分享平台,幫助同學們妥善運用校內的學習資源。

  2. 學習資源提供方式:學生對於學校學習資源的提供較偏好一對一專人諮詢,其次為小組工作坊、網站經驗分享。因此,本組將個別學習諮詢及教務長榮譽榜計畫視為個別輔導的重點工作,增加輔導的科目並擴大諮詢小老師的人數。另外,針對小組工作坊,97 年度將推出讀書小組領導人工作坊,未來預期增加其他以學習策略為主題的工作坊,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同學,能從多元的管道中選擇最有利的學習方法。

  3. 自學課程內容:學生對於自學課程的種類主要著重於語文學習,其次為系所專業科目。本組乃於 96 年 10 月推出語文學習促進網,整合校內外各種語文學習資源,內容豐富具實用性,以幫助同學們立即獲得各國語文學習資源。97 年度預計推出「學科學習錦囊」,匯整本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建議之學科學習方法,同時也計畫整理個別學習諮詢輔導科目之題庫,以網路資源的形式供同學上網閱讀學習。

(二) 學習困難:

  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遭遇的困難主要為時間分配及準備考試,學科輔導的困難方面,以微積分最高,其次為化學、物理,並建議個別學習諮詢的科目可以增加普通化學、經濟學、外文、會計學、計算機概論等科目。語文學習方面,則有外籍生反應語文溝通的困難並提出多元評量的建議,本國學生也提出閱讀原文書的困難。因此,本組乃於 95、96 學年度,陸續舉辦學習相關演講及工作坊來幫助同學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並針對學科輔導增加個別學習諮詢的輔導科目以及推廣教務長榮譽榜計畫,且於 96 年暑假開始推行讀書小組計畫從多面向提供學習輔導服務,解決同學們的學習困難,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三)對學習相關演講與工作坊之建議:

  學習相關演講主題的推薦分為生涯規劃、時間管理、學習態度與方法,而工作坊的主題則為口頭報告表達技巧、原文書閱讀技巧與時間管理工作坊等。本組已陸續於 95、96 學年度舉辦與上述主題相關之演講與工作坊共 12 場,97 年則預計推出更多學習策略網路資源及學習策略工作坊,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四)研究限制及未來訪談之改進:

  本次訪談對象為 38 位使用學習開放空間的自願受訪者,以大一學生比重最高。由於樣本數小,且採方便抽樣,結果可能較不具代表性。例如本研究發現相較於其他學習資源,曾使用個別學習諮詢的比例較高(Q5),這可能是因為個別學習諮詢位於學習開放空間,而此次訪談的對象皆為曾使用過此空間的學生。建議將來可以學院或年級為對象進行後續調查,瞭解不同學院或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需求與困難之狀況與差異,以規劃出更切合學生需求之服務,以最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