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ctld.ntu.edu.tw/_epaper/?post_type=epaper&p=1169
文/蘇惠玉(本中心數位媒體組教學設計師)
生活在資訊科技的時代裡,放眼所及幾乎都是 3C 資訊產品,尤其是電腦與手機等科技產品,更是與多數人生活息息相關。而人們欲利用這些電腦科技產品,首先需與其進行「溝通」,意即將工作命令的資訊傳達給電腦,透過輸入設備與轉換技術,將使用者欲執行的作業命令傳遞到電腦中,經過處理後,其反應會呈現於螢幕上。因此,學習「輸入」便是使用此類產品的第一步。
過去電腦產品的溝通工具最常見的是鍵盤與滑鼠;滑鼠的功能有限,難以下達複雜多元的指令,而鍵盤輸入需經一定時間的學習,特別對使用中文的人們而言,更有較高的學習門檻,因此經常被年長者、電腦初學者、或是不熟悉中文輸入法的使用者視為畏途。此外,使用鍵盤或滑鼠,通常較難進行細膩的圖形繪製與處理,或是需要較多時間進行處理。基於這些限制,其他各類型的輸入方式也就因應而生。
一般中文輸入的方式與技術,除了上述常見的電腦鍵盤輸入外,還有使用語音辨識技術的語音輸入、使用筆跡辨識的手寫輸入、採用光學掃描印刷形成影像後進行辨識的光學字元辨識(Optical chara cter recognition,簡稱 OCR)、以及使用數字 0-9 按鍵進行漢字輸入的手機輸入法等(維基百科,2007)。以下簡列前幾種較常於電腦上所使用的輸入方式,比較其特性如表一。
觀察表一可以得知,若使用者並非一位專門從事中文輸入的工作者,且基於某些主、客觀原因(如年長/年幼、不習慣使用鍵盤)而不打算或無法學習鍵盤的中文輸入,手寫輸入將是一種可供選擇的非經常性中文輸入方式。比起其他輸入方式,手寫輸入有著更便捷的操作環境。
手寫輸入並非新的名詞或方法,以中文輸入辨識而言,自 1991 年蒙恬科技推出全世界第一套中文輸入系統後,至今已超過 10 年的歷史,在技術發展上已相當成熟;各式各樣的手寫輸入工具紛紛推出,百家爭鳴。事實上,手寫輸入方式只是手寫工具表現的一種形式。依據軟、硬體設備與功能的不同,手寫工具大致可以區分為下列三種形式(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
1. 手寫輸入:利用光學筆在數位板(Digitizer)上書寫,所書寫出之筆跡內容以原本形態輸入於電腦中。若經辨識,則可以轉變為電子文字的型式。
2. 手寫辨識:以軟體辨識光學筆於數位板上所書寫之文字、符號、圖形,將手寫原形轉變為電子文字之型式,然後將結果儲存或顯示在電腦螢幕上。即一種以「筆」為工具的輸入方式。
3. 手寫繪圖:利用光學筆在數位板上繪製圖形,所繪出之內容以原本形態輸入於電腦中。
由此可知,手寫輸入其實包含手寫「輸入」與手寫「辨識」兩個面向。然而,就軟、硬體的操作方式,以及一般大眾之認知,兩者時常混淆難以區分,因此在本文中亦將手寫輸入視為手寫「輸入」與「辨識」的集合體,統稱為「手寫輸入」,而不強調其間的差異。
一般而言,手寫輸入使用專用手寫板(或數位繪圖板)進行輸入,也可以利用滑鼠或觸摸螢幕輸入(維基百科,2007)。它是一種筆式環境下的輸入方式,因符合人們用筆寫字的習慣,在使用上的學習門檻比其它輸入方式相對較低,亦較易為人所接受。至於,手寫工具在硬體的表現形式上,可能為手寫板、繪圖板、數位筆記本(ACECAD DigiMemo、I-NOTE…)、平板電腦、電子白板、PDA、具手寫輸入功能的手機等,有時也裝置在數位講台中,而在軟體方面更是多元而複雜。大致上而言,若將手寫工具視為滑鼠與鍵盤之替代方法,則任何文書、繪圖、簡報、串流課程錄製軟體亦皆得以應用。若以類別區分,手寫工具的專門軟體或可應用的範圍大致可以分為:
1. 繪圖軟體:如 Adobe PhotoShop、Ulead PhotoImpact、CorelDRAW、Corel Painter、Pixia、SMART Ideas。
2. 簡報軟體:如 PenPresenter、EZ-Impress、PowerPoint。
3. 串流課程/螢幕操作錄製軟體:如 PowerCam、CyberLink StreamAuthor、EZTeaching、Camtasia。
4. 手寫軟體:如 InfoPen-AnyWhere、DSNotes、Free Note。
5. 筆記軟體:如 WindowsR Journal、Onenote。
6. 批註軟體:如 AnnotateAll、Annotate for Word、PenNotice、iWebOfficeSign。
7. 通訊/會議軟體:如 Weboffice JoinNet、MS NetMeeting、Skype、MSN Messanger、Yahoo!即時通。
8. 其他:如 PenCommander、PenMail、PenSigner、Zinio Reader、Calligrapher、AutoPage、MobileWrite。
無論是上述何種類別的軟體工具,其主要核心仍不脫手寫工具的「手寫」功能。如同前述,由於以手執筆來書寫的方式是最為人們所習慣與接受的,因此當應用手寫工具於教學時,對於欲將教材數位化、但卻面臨各種高門檻的應用工具軟體而紛紛卻步的教師們,手寫的功能將是一大福音。因著近年來相關軟、硬體技術的突破與功能的精進,教師不再需要迷失於各種工具軟體間,只需一、兩套簡單、可支援手寫或手繪功能的教材編製或錄製軟體,加上一組簡便的手寫輸入裝置,或許再加上簡單的錄音或錄影設備,即使在家也可以輕鬆地製作數位化教材。
另外,利用手寫工具也可以讓分處兩地的師生方便進行遠距雙向互動教學,特別是當碰到數學演算、物理公式等複雜邏輯推理之教授時,利用手寫工具進行運算,可以讓學習過程更清晰並具有臨場感,使學習者更能明白教學內容,亦可提高其學習興趣並維持注意力。再者,教學者可以於教學過程中針對重點進行標示、註解、補充說明、繪圖、討論、學習輔導、或批改作業等,更能掌握教學的節奏。而學習者可模擬演練其思維,展示試算過程、方程式計算、各式簡圖或架構圖繪製、繳交作業等,都能增加多元學習與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有些手寫工具軟體甚至可將整個過程與結果加以完整儲存紀錄,可供日後複習、參考、列印、傳送、或製作成數位教材,對教師教學資源或學習者學習紀錄的彙整、儲存、累積與互通皆相當地便利,也大幅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又或者可進行跨校的國際交流,如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與麻省理工大學史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大師 Peter M. Senge,即曾利用手寫工具與軟體進行國際的學術交流等(見林俊志,2007),這些都是手寫工具可以應用的範圍。
總而言之,若將手寫工具視為與電腦溝通互動的另一種方便的工具,則手寫工具可應用的面向相當廣泛與多元,對教與學而言都是一種簡便而有用的工具。以下提供一些手寫工具應用於教學的參考範例,供讀者參考:
由於各種工具軟體的詳細使用與操作方式各有不同,本文著重於手寫工具之簡介而不在於操作方式之介紹,因此若有需要則請參見各產品之說明書或相關網站說明。
參考資料
1. 林俊志(2007)。JoinNet 數位教學工具。2007 年 11 月 2 日,取自 http://www.tcfnet.net.tw/file/Document/200766113006.pdf。
2. 友碁。手寫繪圖板軟體介紹。2007 年 10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uc-logic.com/chinese/products/application/products_application.htm。
3.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新詞釋義彙編(一)。2007 年 10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Web/MANDR/index.htm。
4. 維基百科(2007)。中文輸入技術。2007 年 10 月 31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6%87%E8%BE%93%E5%85%A5%E6%8A%80%E6%9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