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椰林講堂特輯|| 回首來時路,前瞻新紀元-教發十年系列講座
文/張容 (臺師大外文系)、張依帆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幹事)
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於 2016 年正式跨越十年里程碑,在教學領域的影響無遠弗屆,也點燃大專校院教師對教學的熱忱之火。臺大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於105 年 6 月 27 日舉辦「椰林講堂教學成果發表會暨教發十周年活動」,特別安排「教發十年」分場講座,邀請與教學發展中心有深厚淵源與情感羈絆的行政夥伴們,回顧與分享在教發中心這些日子來的心得。
傳承與開展的階段任務 – 椰林講堂分場演講
首先由開發多項教學科技平台臺大生傳系的岳修平教授向與會者娓娓道來她對教學、科技及教學發展的想法。岳老師提及:「Teaching is a Scholarship.」強調教學為一種專業學科,涉及基礎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育科技等,涵蓋的範圍與涉及的技巧無法一言以蔽之。並強調在思考教學科技時,要從教學出發而非科技出發,如此才能妥善應用於教學中。
自 1997 年臺大開始非同步學習的研究後,至今岳老師已開發多項數位媒體,大幅提升臺大教學品質。包含著名的 Ceiba 課程管理平台,協助老師快速建置課程網站,有效彙整重要的課程資源;協助整合臺大課程網;建置演講網;以及改善服務學習領域的知識講堂。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組臺大土木系的黃尹男副教授,提及目前教發中心在推動各項數位化資源,將科技融入教學,希望能夠推廣並幫助更多教師。不但能解決即時性問題,更能深化未來發展。除了知名的線上開放課程平台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促進教學資源共享的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CW (Open Course Ware)、推動翻轉教室,更建立 FACULTY+ 數位化教學指引服務,提供完整諮詢與專業協助,使老師逐步學會數位教材製作技巧。
曾任六年學習促進組組長的臺大動科系丁詩同教授,是學習促進發展的靈魂人物。演講主題相當有趣:「學習只要一個洞」。丁老師解釋學習就是在不停挖洞給自己放膽跳進,強調主動學習的精神與勇氣。介紹學習促進組所做的改革,包含臺大學習開放空間、學習策略工作坊、讀書小組計畫、學習諮詢和教務長榮譽榜,渴望透過全方位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接著由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前任組長臺大師培中心的符碧真教授與現任組長臺大生機工程系的陳倩瑜教授,先後闡述規劃研究組的回顧與現況。符碧真老師從 2006 年創建的歷史開始回憶起,除了借鏡國內外學界後創建的基本行政體系之外,也談論到初期制度建立時的三大理念:「慎乎始」,於草創期必須更謹慎行事;「與國際接軌」,廣泛汲取國外大學教學中心之經驗,辦理「第二屆卓越教學國際研討會」;以研究為本,理性分析且讓證據說話。並以此為基拓展出往後的各種教務政策規劃:等第制、成績評量、教學課號、深碗課程、總整課程等。
陳倩瑜老師則主要針對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分析教學發展中心制度推行的現況和未來發展方向。她強調目前針對問卷內容進行統一化的變革,可促成數據精準化的結果。問卷數據顯示,學生對系所欲培養的核心能力均有所認同,但對於達成該目標的教學方式與課程設計則有歧見,且學生大多無法感受到導覽課程與總整課程的差異,對於基礎核心課程的認同度也不高,由此可推論教學設計上還有進步的空間,也是未來「規劃研究組」努力的方向。
現在任職於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的朱士維教授,在十年前教發中心成立時甫進臺大物理系任職,開啟了與教發的十年故事。從最初只想著進大學做研究的心態,在參與「新進教師研習營」後徹底被扭轉。因看見了認真教書前輩們的熱情與活力,感受到必須對教學更用心的使命感。如同小鴨理論一般,激發對教學的熱忱跟想像。
朱老師強調這十年來,透過教發中心精心設計的活動,他獲得了很多教學上的幫助與成長。透過 Mentor/Mentee 的「飛雁計畫」,得以與當時景仰的老師畢恆達教授交流;藉由「即時反饋系統社群」與不同領域教師的互動;申請「教學改進研究計畫」,以光學系統實作專案,提升教學成效,也讓學生有所反思;「翻轉教室」:把課堂的時間釋放出來,多了與學生交流的機會。除此之外,藉由「教師感恩週」、「傑出教師餐會」,再再感受到教發中心的用心,獲得教學上的感動,也才能帶給學生感動與學習收穫,促成雙贏的成效。
前教師發展組組長電機系的葉丙成教授,提及臺大教學發展中心為全亞洲最大,且推動的 MOOCs 課程熱門度亦榮登全亞洲前幾名,進而談起「臺大教師發展工作成功的秘訣」。他強調要推動基層老師發展,並提及超過 2200 位老師參與的「翻轉教學工作坊」,如何使他感受到有多少人正在為臺灣教育付出,也因此燃起了希望與熱忱。
葉老師於教師發展組任職期間,推行與教師相關政策。強調「由下而上」,不以強迫改革的方式,而是柔性感化與啟發,藉由「教師領航成長社群」、「傑出教師餐會」的同儕支持。校方推行的「傑出教師獎」、「傑出教學助理獎」等實體鼓勵,建立教師對教育的使命感。「從『心』開始」,籌備感恩週以回饋學生的感謝給老師,強調「要改變的一個老師,就要改變他的心。」最後則是「從『新』開始」,藉由「新進教師研習營」,改變新加入的老師們,一屆一屆地累積即能產生碩大的改變,看人才如何薈萃,地靈如何成就人傑。
傳承與創新的嶄新旅程 – 椰林講堂閉幕演講
在閉幕講座中,教學發展中心周瑞仁主任強調表達透過主題「十年回顧,傳承創新」,教學發展中心希望能表達滿滿的感謝,感謝一路上幫助的人們,促使教發中心從渺小的幼苗,成長茁壯,終至綻放成花。同時也反思過去、回饋當下、前瞻未來。
前臺大教務長蔣丙煌教授首先強調對同仁與貴人們的感謝,同時表達對中心凝聚與向心力的感動。並且強調面對變動的新世代,經濟衰退後經費縮減必導致教學改革資源減少。在職業導向的社會中,教發中心必面臨理想性推行的困境。他提醒大家該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局,讓教育還是可以走向健康的變化。
接著,前臺大教務長並擔任教發中心第二屆主任的莊榮輝教授訴說起他在教發中心這「十年舞台」的時光,從最初的新進教師研習營開始,十年來共培育了 674 名新進老師,在全校三分之一的臺大老師的心中植入教育之苗;在完善的教學助理制度下,培育了 11,521 位教學助理;椰林講堂已有八年歷史,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夥伴來交流、學習。莊老師一直是教學發展的靈魂人物,在閉幕分享中,完整分享教學發展十年成果。
為促進蓬勃的校際交流共享資源,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功不可沒,當中以六年前建立的「夏季學院」最具代表性。推動 Teaching Porfolio,以及點閱率破千萬的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CW)。身為臺灣高等教育界的一份子,永遠不忘記對社會的義務,以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將教育資源推展至每一角落。藉由 2006 後直直上升的教學評鑑指數,以及榮登全球教育第 66 名的優良指數,具體顯示出教發中心的成就。莊老師強調理想的重要性,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對生命也就能有正面的影響。
最後由來自臺大社工系的陳毓文教授以風趣開朗的口吻,談論起她與教發中心的點點滴滴,深厚情感從詞語間表露無遺。最初誤打誤撞進入教發中心,體會到從未感受到的「家」的歸屬感,也結交了真心的夥伴。在教發中心工作期間,因接觸到這麼多為教育無怨無悔付出的人,過去的教學成就漸漸轉化為謙卑學習之情。陳老師一再強調教學革新必須是持續性的。在這裡她學會了:再累,精神上的鼓勵都是值得的。最後,陳老師滿懷熱情地鼓勵與會者們,在這個承先啟後的新世紀,一起為臺灣的教育齊心努力,一起邁向一個又一個璀璨的十年,一起以教育彩繪臺灣的未來!
重要的教學根基必需扎得深,第一個教學發展十年,教學發展中心已墊定良好的基礎,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們仍在這裡,陪伴每位教學夥伴,一起開創嶄新的教學世紀。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