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婷伃 (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組幹事)
本期電子報持續刊出慶祝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的專文,分別由擔任過學習促進組的丁詩同教授,及擔任過教發中心「多重身份」的陳毓文教授,來和讀者們分享他們與教發中心相遇的緣起,以及彼此激盪出的火花。丁詩同教授的《教學發展中心─工作最愉快的地方》跟我們分享了他在學習促進組的點滴,從開始只維持一個學習開放空間,以及大學部五個科目的學習諮詢,進展到後來有十幾個不同的學生學習促進業務,讓教學發展中心能更全方位服務同學的過程。而陳毓文老師的專訪稿《教發中心的俠女─陳毓文老師專訪》則是細數從她意外加入教發中心的行政團隊開始,擔任了教師發展組的組長、研究規劃組組長、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北二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執行長的各段與教學發展中心不可分割的交集,而在這次的教發中心十週年訪談,回首這些行政工作,陳毓文老師認為雖然忙碌,但卻能得到繼續前進的動力與能量。
在趙宗彥律師的《著作權法之合理使用制度介紹》一文,則分析了著作權法第 52 條「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中所指稱的「合理範圍」,讓大家在使用他人作品時,都能有更明確的標準判斷、使用。
而秦曼儀老師的《閱讀的生活與歷史》則是由從閱讀的歷史角度切入,從影響閱讀行為的面向,到分析「什麼是書?」,不斷提出一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問題,並進行後設原因的探討,再配合歷史的進程,如文本的物質形式、印刷技術和電子傳播等的外在環境改變,講述如何去影響我們「閱讀」行為,讓讀者去思考當前社會的閱讀處境、閱讀經驗等。
《與電腦溝通的語言》則是臺大電機系的 TA 施博仁同學,跟同學們以及其他 TA 們分享他帶的「計算機程式」的學習祕訣及技巧。讓同學們能藉由他帶領課程的經驗中,獲得如何學習的切入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