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TA 實驗室
TA 照過來:教學溝通與問題解決

文/演講/李佩雯副教授(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整理/關旂(臺灣大學園藝系)

 

  相信身為一個 TA ,在帶課時都有相同的煩惱:討論課時學生興趣缺缺、上台講解習題時台下一頭霧水或是面對下課解惑的同學手足無措。針對這種情形,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的李佩雯副教授,以「 TA 照過來:教學溝通與問題解決」為題,傳授人際溝通的觀念與教學實務上的小撇步,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演講內容整理,能解決 TA 在教學時會碰到的問題。

Much more than share the idea

  李佩雯老師開宗明義說道:「口語傳播深深影響教學成效」,身為一個TA ,除了具備專業領域的「腦才」外,用來溝通的「口才」更是決勝的關鍵。那麼,到底什麼是溝通呢?李佩雯老師認為:「『溝通』是人與人共創『意義』的過程。”It is much more than share the idea.”,而這個『意義』就是我們體認到的真實。」

  在正式解說「溝通」前,李佩雯老師以 TED Talk 中「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的演講開頭與結尾來跟大家分享。講者 Bryan Stevenson 是一位非裔律師,在這樣的身分下他將自己定位成專門為非裔打官司的正義使者。講者播放這段影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去思考「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 TA?」等問題,並藉由自我定位來塑造自己獨一無二的溝通風格。

溝通知能的建立

  獨特的溝通風格建立在溝通知能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應用。想要有好的溝通知能是需要經過長期訓練的。我們必須隨時關心課堂中人、事、時、地、物的變化,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適宜的調整來使溝通知能有效 (Effectively) 且合宜 (Appropriately)。

  「透過溝通的特質可以反映人與人的親密程度」。別小看口語表達上的差異,使用對的詞彙與稱呼可以迅速地增進 TA 與學生們的距離。像是在與學生對話時,可用「我們」來代替「你們」以示同一個群體。或是將負面的說詞換個方式來表達,以正面的語句代替,舉例來說,當要說「你這樣做不好」時,可以考改成「你如果那樣做會更好」。除此之外,平時也可以對學生們噓寒問暖,像是在正式上課前先大聲地和同學們道早安、問問大家的近況,當然也可以藉由分享自己的小故事,來軟化課堂僵硬的氣氛,藉以促進 TA 與學生們的關係。

  由於 90% 的溝通是靠非語言構成,因此課堂上非語言的表現對 TA 與學生的親近性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增進「非語言親近性 (Nonverbal immediacy) 」的方法有適當的眼神接觸、TA 與學生距離的拿捏、適當的手勢輔助表達、合宜的身體接觸 (根據研究,一般人可接受的身體接觸範圍在肩膀至上臂間)、Vocalic (語言發生時產生的副語言,如聲音、語調等) 的變化和課堂上時空的運用。

  課堂時空運用上,準時上下課、流程規劃與空間運用都很重要。像是在大班討論課時,每週將不同組別換位子,由於前排同學課堂的發言較為踴躍,藉由改變座位,可以使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和老師近距離溝通。

成功的討論課帶領

  李佩雯老師認為「好的討論設計就是討論課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討論課開始前,TA 就要確定討論的主題、脈絡、目的與課堂間的連結等問題。針對學生該如何呈現討論結果也要有明確的規劃,並在時間的調配上做良好的掌控。李佩雯老師分享了一套有效解決問題的流程─「合作型衝突管理」:

1. 定義問題:盡可能地使問題準確。
2. 分析問題:將問題拆解成多個面向。
3. 發展判斷解決方案的準則:找出辦別解決方法好壞的依據。
4. 產生解決方案:不要否定任何一種方法,盡量列出所有可能。
5. 找出最符合公認標準的方案:可藉步驟三的準則判定,或將各方法列出優缺 點比較。
6. 方案執行。

如何使教學更容易被理解

  不管是藉由「口語親近性」的增進或是「非語言親近性」的加乘,都是為了塑造正面互動的教學環境,而「正面互動可以提升學習動力」。當學生充滿熱情、且渴望學習時,李佩雯老師提供了四個方法,可以使教學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分別是:善用轉折語使課程講授更有組織、在解釋觀念時運用確切的字眼並輔以易懂的例子、將自己的故事穿插其中,加深同學們的印象、讓授課如同演戲,隨時充滿熱情與張力。

  此外,李佩雯老師最後也提醒「口語表達前最重要的便是傾聽」。在學生進行討論時,TA 可以走入各小組中默默地傾聽討論,必要時才加入引導討論;學生意見發表時,TA 要專心聆聽,並適時地給予鼓勵;對於學生提出的論點不要太快下評語,或是只在意自己想說的觀念;最後,當聽不懂學生的問題時,千萬不要說「我聽不懂」,這樣會造成學生發言時的陰影。當遇到聽不懂的情況時,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換句話說」,將自己的理解告訴學生,順便幫他重組思緒,使問題能更加準確。

  雖然成功的人際溝通不容易,但相信李佩雯老師有系統的各種教學建議,必能幫助 TA 於課堂授課時更加順利。

 
文章發表日期:2016/04/28 / 瀏覽人數:1935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