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愛習一點靈
有限資源的幸福選擇

文/陳昱先助教 (臺大商學所)

一、 前言

  經濟學是「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和許多其他相關課程的先修課程,這門學問欲探討的是「影響個人 (或群體) 財富、所得、福祉的因素」。簡單來說,就是在研究「個人 (或政府) 的選擇會如何影響個人 (或是人民) 的幸福」。經濟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即是從有限資源中,選出一個最有效率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濟學也可被視為思考與分析問題的工具或架構。

二、 經濟學知識的呈現方式

  經濟學的知識大致以三種方式呈現:圖形 (如:供給需求曲線)、數學 (方程式) 和文字敘述 (透過文字講解經濟理論或是概念)。最直覺也最容易了解的呈現方式是圖形,除了必須「看的懂」圖形外,還必須會「自己畫」。對於圖形的瞭解與繪製,必須清楚明白 X- 軸與 Y- 軸各代表什麼,以及變數改變時,圖形會如何變動 (圖形整個位移抑或是圖形上點的移動)。此外,圖形背後的意義 (如圖形切線斜率所代表的意義) 也必須知道。數學部分則必須牢記重要公式 (如MR=MC),同時也要知道這些等式是在哪些假設之下才會成立,以及該如何應用各種公式解題。如果公式有對應的圖形,也要看懂公式與圖形兩者之間的關係。文字敘述則是三種方式中最複雜的呈現方式,因為一個簡單的圖形,其中所涵蓋的資訊通常需要相當篇幅的文字才能解釋清楚,除非讀者有辦法自行將文字轉成圖形或是數學公式,否則往往還是很難完全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因此建議同學可以先從圖形著手,或許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三、 如何學習經濟學

  許多同學對於學習經濟學的第一個困惑是「是否必須要有很好的數學能力?」。學習經濟學的確需要使用數學、統計和微積分,但事實上,過程中並不需要艱澀的數學運算或統計,通常也不需要理解複雜的證明或計算,使用的微積分也只是簡單的微分。因此修習這門課所需的數學程度通常是同學可以應付的。

  若上課時無法跟上老師的思考路徑,教科書會是很好的學習教材。因為教科書是以文字敘述,架構清楚,可以彌補老師上課講述的不足。如果閱讀教科書後還是無法與課程銜接,建議尋求其他同學及助教的幫助,或是直接找老師討論。此外,有些同學的學習困擾不在經濟學本身,而是對於閱讀原文教科書感到吃力。基本上原文教科書會以簡要的字句編寫,不會有太複雜的句型或文法,但是如果真的無法看懂原文教科書,這時才以中譯本適時輔助。每位老師對於閱讀原文教科書的要求不同,但還是鼓勵同學嘗試閱讀原文書,不僅可以瞭解經濟學專有名詞的單字,同時也是讓英文閱讀能力快速進步的好方法。

四、 結語

  有些同學也許會視經濟學為一門研究大環境的學問,與個人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實際上,每個人所做的選擇,都包含著經濟學的概念。經濟學所觸及的範圍大至政府政策或跨國貿易,小至個人的各種決定。學習經濟學並非只是學會如何畫出供給需求曲線,或是如何導出數學式子而已,重點應在於學習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包括如何將複雜的問題定義和簡化,再進一步提出適當的假設,繼而分析問題,並從分析結果做出最有效率的決定。

 
文章發表日期:2016/04/27 / 瀏覽人數:1461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