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愛習一點靈
Dare to act, dare to be proactive! ─ 出發吧!Active learner

文/鄭如珊 ( 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幹事 )

  104 年年末,我們在校園內廣徵主動學習的種子,短短兩個月內,我們收到 81 位同學的申請,這些同學訂立了目標,並作了完善規劃。我們最後從目標、執行可行性及預期影響等面向來評選,選出了 6 位種子學生。未來幾個月,種子學生將執行計畫,並記錄下執行過程與心得,做為未來同學可以依循、參考的範本。從訪談中,我們也發現同學對主動學習的寶貴認識,在此與大家分享。

1. 從台灣望見東南亞─溫康迪
  主動學習第一要件是要有成長的目標。目標訂定後,設計學習策略去達成它。而主動學習碰到最大的困難是,很容易三分鐘熱度,做一半就半途而廢。若要避免半途而廢,重要的是要訂立自我監督的機制,設下階段性的獎勵。一旦有監督機制的制約,執行過程中,每一階段都給予獎勵的話,就會有更強的動力去達成目標。在我設計的計劃中,就存在這樣的框架,促使我可以一步步成長。

2. 台灣食物銀行的現況分析及觀察─董冠麟
  台灣習慣被動式的教育,老師出試題,我們回去唸書。在計劃過程中,我觀察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什麼是主動學習,所以我在規畫的過程中探索什麼叫做主動學習。也透過撰寫執行流程、訂定目標等去了解自已的學習狀況和進度,這都是主動學習的一部分。

  我的計劃中包含很多非書本能給予的知識,而是要靠自己主動去探索才能發現的。我最主要的學習來源來自訪談。每個訪談對象都藏著不同的故事,透過訪談可以獲知更多背後的故事,這也是我這次計劃學習的主軸。

3. 玩石碎碎念:地質就在你身邊─潘宇彥
  主動學習應要相對於「被動學習」來說明。被動學習是師長直接給予知識,這樣並沒有不好,因為被動學習能奠定基礎,有了被動學習,才知道如何找到管道去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想要什麼,關心什麼。不管是自我的成長或是社會的關懷,關鍵都是「思考」。知道自己的需求,因為有興趣,就會想探求更多,不論是閱讀文本資料或是搜尋網路素材,繼續精進知識,達成目標,這就是主動學習。

  另外,主動學習也不限閱讀文本。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件事情,就是主動學習的開端。

  從同學的分享,我們發現主動學習的關鍵字不外乎是:「興趣」、「目標」、「行動」和「解決問題」。而這都只是一個開始,接著是能力與毅力的挑戰,就如同學在共識營設下的目標:「做好、做滿」。我們盼望能擔任陪伴與觀察的角色,從旁給予協助,與同學共同拼湊出「主動學習」的校園版圖。



  主動學習者的動態將更新在主動學習者計畫的臉書頁面,包含計劃書的內容、學習反思與過程紀錄,歡迎大家來關注與分享。

主動學習者計畫網站: http://ntuactivelearner.com/
主動學習者臉書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activelearner

首期入選名單如下:
1.董冠麟(地理系):台灣食物銀行的現況分析及觀察
2.林庭蔚(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 ):“我們“的基因體時代:利用樹莓機發展低成本基因資料雲端分析工作站與搭建基因體學知識部落格
3.潘宇彥(地質系):玩石碎碎念-地質就在你身邊!
4.周紀寧(資工系):探索人類及自學的極限
5.常如意(財金系):不用補習的托福,完成你的精打細算進修留學夢
6.温康迪(政治所):在台灣望見東南亞

 
文章發表日期:2016/02/25 / 瀏覽人數:1933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