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TA 實驗室
TA錦囊密技分享─讓你的語文課「語」眾不同!上篇:破解語言教學的基本密碼

文/陳綠葳 (臺大外文系畢,102 學年度終身卓越教學助理) 修訂/官淑蕙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專任助理)

  你想當個什麼樣的語文類 TA?是提供語言知識的活字典,或是語言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模範,還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者?語文類 TA 和其他一般 TA,肩負的角色與任務有何不同?可以如何不同?請先思考以上問題,接著讓本文帶您進一步認識並挖掘語文類 TA 與眾不同之處,幫助你成為「與 (語)眾不同」的語文類 TA

不只是教語文 
  說到語言教學,一般人容易聯想到四大基本能力—聽說讀寫,它也很自然地成為語文類 TA 協助教學的重要面向。然而,回顧自己十幾年的語言學習歷程,以及擔任語文類 TA 三年的經驗,我逐漸體會到,語言不只是一個「工具」,具有其實用性目的,語言更可以是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帶來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思維、邏輯。語言教學也不僅止於語言知識、技能的傳遞,語言更可作為跨領域的共通媒介,連結不同學科,讓語言教學者帶著實驗精神,在教學上發展出更多精彩的變化。因此,語言教與學的內涵,其實可以很豐富。作為語文類 TA,我們不只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也帶學生「玩」語言,以新的語言視野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

因應學生不同需求,對症下藥
  語文類課程作為校內共同科目課程,學生組成往往跨越不同學院、系別、甚至年級,就算是同系同年級的學生,也受個人過去語言學習經驗影響,具備的語言基礎能力大不相同。比起各系所專業課程,語文課的學生程度差距可能更大。另外,因各科系的專業要求、平時的學習習慣、各階段的學習目標、生涯規劃等,每個學生對語言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更是不盡相同。

  因此,語文類 TA 的挑戰在於,如何充分認識這些差異性,並對症下藥。就此而言, TA 和學生事前的充分溝通、主動出擊的積極態度就非常重要。事前溝通的重點,除了用心傾聽、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也包含在學期初即讓學生認清這門課中 TA 所扮演的角色、TA 所能提供的幫助 (包含諮詢管道及時間等),讓學生對 TA 有合理的期待。當學生真的面臨困難,就能在適當時機向 TA 尋求支援。而有些學生天性害羞,可能覺得自己的問題微不足道,為了助其鼓起勇氣,TA 可以主動出擊,私下關心,展現友善開放的態度,學生一旦獲得正面的TA諮詢經驗,往後就更願意主動跨出那一步,積極與 TA 互動並獲得協助。


  語文課時間畢竟有限,比起坊間語言補習班,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教授對課程進度也有一定的規劃,不可能同時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需求,也不見得能讓每位學生都有個別練習的機會。但語言學習卻很需要因材施教,這時就要借重語文類 TA,對於班內程度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建議,甚至提供課外面對面諮詢時間,將語言教學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對於程度好的學生,TA 可適時提供挑戰,推薦進階的學習資源及學習技巧,助其更上層樓;而面對較落後的學生,則要同理其語言學習挫敗經驗,和他一起找出問題點,最重要的是適時給予鼓勵,助其建立自信。只要讓學生願意多嘗試,對語言學習不一味排斥,哪怕只是覺得學起來有趣了一點點,都別具意義。

  不過「同理」二字說來輕鬆,真正要實踐並不容易。許多語文類 TA 本身就長期熱衷於語言學習,在學習上高度自發自律,多的是成功的學習經驗,在相對缺乏挫敗經驗下,反而較難真正同理學生。在此推薦各位語文類 TA,自己也嘗試修個第二外語,除了從中重新體驗從零到有、從基礎到進階的學習歷程,同時也能藉機觀摩該課程外語教師或助教的教學特質,不論好壞均可作為自己教學的參考。比起單純鑽研自身專長語言的教學,在修第二外語、學習轉換教與學角度的過程中,或許能有更深刻的體會,激發出不一樣的教學靈感。

適時給學生回饋,也鼓勵學生自評、同儕合作
  就算是一般的跟課、改作業,語文類 TA 也能深化自己的角色。跟課時,TA 可以多觀察、紀錄,適時提供學生學習上的回饋。而給回饋的方式也可以很彈性,視問題性質而定,可以利用課程 Ceiba 平台寄群組信,或利用線上社團 (如 FB) 分享、解答學生學習上共通的困難或疑問,也可利用下課空檔時間私下和學生接觸,了解他們對課程及語言學習最真實的想法。甚至可以利用批閱作業的機會,提供一對一具有建設性的回饋,如 TA 可以進一步提供相關評語,不只改正學生錯誤,更要指出為何錯,如何修改會更好並說明原因。學生寫得好的部分也不吝具體稱讚,助其延續好的表現。雖然比起只給分數,多給評語需要耗費TA更多時間與心思,但對學生來說,及時的建議或一句鼓勵的話,比起冷冰冰的數字,卻可能受用一生。至於給評語的角色,不限於 TA,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讓學生習慣在學習階段中自我評量,依授課教師或TA給的評量參考項目,或學生自己當初設立的學習目標,具體檢視自己的學習進度。這種自我監控能力,亦屬一種「後設認知技巧 (metacognitive skills)」,同為重要的學習策略。此外,亦可鼓勵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彼此分享學習經驗,相互支持鼓勵,讓他們不只在課堂活動中分組合作,課堂外也能成為最佳的學習夥伴,為彼此加油打氣,藉同儕力量克服單打獨鬥易造成的疲憊與懶散,共同學習成長。

  以上為語文類 TA 解開語言教學的基本密碼,包含以語言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建立緊密的回饋系統。下一期電子報中,將分享《下篇:語言教與學之道無它,唯催化、進化而矣》,繼續帶大家一探語言類TA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及相關實務撇步,敬請期待!

 
文章發表日期:2015/09/18 / 瀏覽人數:1837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