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TA 實驗室
分組學、輕鬆教:合作學習123

文/馬藝瑄 (臺大戲劇系)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學工作坊」
時間:2012/10/04 (四)
地點:博雅教學館 103 教室
整理:陳雅雯 (本中心教師發展組助理)
  隨著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傳授知識不再是老師對學生單一方向的傳輸,除了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交論文或反思心得之外,在課堂上更可以帶入團體討論及分組報告,讓學生們在學習路上不孤單,更能得到意外收穫!有鑑於此,教學發展中心特邀請臺大外文系葉德蘭教授分享教學實務上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運用分組學習達到雙贏局面。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分組學習小組」與「傳統學習小組」有什麼異同呢?在演講一開始葉德蘭教授引領與會者一同思索「分組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會面臨的考驗。分組學習小組較重視成員的組成異質性,就像隨機分組時,成員是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善用每人不同的知識背景,雖產生相互依賴,但也需履行個別義務;相較於傳統學習小組,僅強調工作,卻忽略社交技巧。
  有位學生因從小的教育習慣,對老師多採取贊同與附和的態度,到英國留學時,教授就對他說:「你完全沒有自己的意見嗎?都已經是一個博士生,竟然沒有自己的立場。」由此可見,學生們平時較拙於表達意見,或是課堂中沒有機會訓練自我思考,分組學習就是一個良好的演練平台。


瞭解人我-轉化個別差異為共享資源


  要如何分組學,輕鬆教呢?葉德蘭教授進一步提出實際的方法,首先是「共同學習法」,也就是分組一起學習,讓學生知道,身為小組成員必須要追上大家的進度,每組都要一起回答。再來就可以進入「拼圖法」,將一篇文本切成不同段落,讓學生隨機報數,讀到同一段的人就形成一組研究團,下次上課讀第一段的學生就要上台教課,且須總結每一段的重點、提出一個讓全班省思的問題,讓學生體驗自己讀的東西是有貢獻的,正因為成員來自不同領域,所以可以相互交換經驗,經過討論後解決問題、列舉學習目標。
另外,課堂上也可用「小組調查法」,限制題材,讓小組提出明確的問題,在此方法中,老師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帶領學生扣緊主題、朝正確且有意義的方向前進,大多運用於多重定義的議題或是不同面向的探討。


同有共生-創造組內凝聚力


  「我覺得你講的有道理,『而且』…」葉教授帶與會者現場模擬「小組參與過程」,分享小組討論會遇到哪些狀況,團體中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呢?提出意見時應先贊同對方看法,用「而且」取代「可是」,會讓彼此討論更融洽!在小組討論中常會有「個人訴求」的狀況發生,出現只為自己發言,卻沒有替整個團體設想的成員,此時角色的建立就很重要,比較了解整個小組運作的人,就會把對方的個人經驗拉出來,與團體的訴求相結合,形成有利於團體的資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很容易成為領導者。如果出現如「小丑」般幽默嬉鬧的角色,不論有多少負面的人事物,都能反之提供小組正面能量。
  「我自己的貢獻在哪裡?」我的貢獻其實就是「占便宜」,葉教授點出要凝聚小組內聚力,讓同學們有共識,對小組的付出更不分你我,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每個人進入小組都會產生不安與自我形象的威脅,這就是學生常常對於小組討論感到不自在的原因,所以老師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願意自由發表並不受到威脅。另外,還有兩個容易使學生退縮的原因,一是不敢說不知道;二是不敢犯錯,小組討論就是享受答案出來前的過程,要讓學生坦然面對這些,創造一個舒適討論環境是最重要的一環,而老師們要帶出「過程」,這才是真正要讓學生重視並學習的東西。


Technical Tips技術小梯


  理解小組參與的背後意義之後,葉教授帶我們將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技術層面,首先「是否預留充足的時間」,除了讓小組認識彼此,老師也要將作業的完成程度清楚說明,不然開放性的討論就沒有結論與重點;接著「教師介入的程度」,在小組一開始討論時應該避免在其中一組停留,因為大家還沒開始即會想要聽老師的發言,尋求正確答案,再來如角色分工、統整與說明、進度檢驗等等,都是學生應該在小組中學習的技巧,而老師也能一起成長。

  小組討論最後會出現的難題是,如何公正評估與拿捏小組中每個人的分數,葉教授詢問參與者意見,大家幾乎都持「同組人都不該拿同樣分數」的觀點,現場有人提到,除了學生們之間互評,老師也應該有調整的空間;而葉教授的做法則是自己打分數,參考組與組之間互相觀摩的評分,計分方法在學期初就表明,減少爭議。另外,電機系葉丙成副教授也表示,學生在小組中如參與不甚積極,可能是因為志趣不合,所以他會花一些時間讓學生上臺闡述自己想做的主題與面向,讓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而不只是好朋友同一組,這樣也能減少組員態度不積極等問題。

Make it a lead with vision experience!


  「千萬不要低估由一小群有志改善世界者的能力,事實上,就只有他們真正改變了這世界。」葉教授最後分享 Margaret Mead 所說的話,小組就是從彼此「分享」開始,逐漸成長,最後每個人都認同自己「屬於」這個團體,而學生也在小組參與中學習與人相處、找到自我價值,更拓展視野,成為一位有宏觀的成功領導者。

 
文章發表日期:2014/06/01 / 瀏覽人數:1534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