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榮教師 (臺北市忠孝國小)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學工作坊」
時間:2013/03/05 (二) 地點:博雅教學館 201 教室 整理:劉怡伶 (臺大中文系) 編輯:陳雅雯 (本中心教師發展組助理) 影片連結
隨著科技與日俱新,多媒體教學已是目前的趨勢。但要如何善用媒體,以達成教學目標,又使學生不至於走馬看花,曾獲選 99 年度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目前在忠孝國小教書的陳建榮老師將傳授 TA 們電影融入教學的技巧,如何適時適地的挑選、播放影片,讓抽象知識具體化,不僅能增進學生的理解性與激發多元觀點,更有助於學生融會貫通!
電影融入教學之流程
以電影作為教學的媒材,如欲達成有效的教學,可將一個完整教學流程分為:(一) 進行需求評估。(二) 挑選適當影片。(三) 擬定教學計畫。(四) 形成共同經驗。(五) 進行教學活動。(六) 展開各自研究。(七) 教學成效評量。針對這七個過程,陳建榮老師一一指出各個過程中需注意的要點,並展現了其豐富的教學經驗。
(一) 進行需求評估。學生需要什麼?要學習什麼?甫一開始設計課程,便必須先思考這兩個問題,在這樣的教學中要設定什麼樣的學習目標。而一部好的電影通常會關注多個議題,引發不同層次的思考與討論角度,通常在短暫的授課時間內,無法討論到所有的議題,那就先設定此次的教學目標,聚焦在一、兩個議題上引導學生作討論即可。
(二) 挑選適當影片。在瞭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習目標後,便可以針對所訂立的目標挑選適當的影片。但學習對象的不同,會影響教學的深淺,且適合的影片也會有所不同。「我們要和學生談電影的時候,一定要比學生看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這樣我們對電影的了解才會更完整。」陳建榮老師如是說。播放的影片一定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為避免每次都播放同類型的電影,使得只有同類型的學生會受到感動,可在一學年當中鎖定不同類型的學生播放不同電影,例如分男生、女生兩類。除了決定要放映的影片,亦可閱讀各家影評,了解電影中涉及的議題,蒐集該電影的各款宣傳海報,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依據海報來預測故事內容。如此分析影片是否適當之後,便可擬定教學計畫。
(三) 擬定教學計畫。回顧課程所欲達成的目標,再來決定影片的放映方式,並與之配合設計課程活動。在課程中,放映影片的方法可分為四種:完整放映、分段放映、片段放映及剪輯放映。「完整放映」是最常見的放映方式,但觀影後常因為已熟知電影情節而討論不熱烈,若想激發學生討論,可採用「分段放映」的方式,在某些時刻暫停放映,對學生拋出問題,想想接下來情節會怎麼發展、片中角色會如何反應,如此可讓學生對影片了解更深。「片段放映」則是剪輯一段五分鐘左右的影片,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可在國小數學的課堂上,用《畫皮》中狐妖脫下人皮的片段,作為表面積計算教學的範例。此外,若是影片長度太長又想讓學生完整觀賞,可採用「剪輯放映」,以《越愛越美麗》為例,陳建榮老師先以投影片概括介紹男女主角性格後,再播放剪輯過的影片,呈現較為重要、希望學生討論的情節。
(四) 形成共同經驗。「獨自觀看恐怖片和大家一起看恐怖片比起來,哪種情境比較恐怖呢?」陳建榮老師如此問道。其實只要影片恐怖,這兩種情境都會讓人感到害怕,只是害怕的類型以及時間點不同,獨自觀看時可能會疑神疑鬼,大家一起看也可能被觀影同伴的慘叫聲嚇到,由此可知情境的重要性。同樣地,在教室播放和在視聽教室播放影片也會有不同的效果,稱職的教師要依教學目標來營造參與情境,以引導學生更「入戲」,更能了解影片的內涵。在播放影片時,也要適時提示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及分析影片內容,例如導演對影片色調的經營、打光的方式、演員的小動作、情節的安排等等。
(五) 進行教學活動。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電影欣賞的提問略可分為四種層次:觀察、感受、統整、啟發,如何安排運用,則需要教師事前精心設計與考慮。以陳建榮老師的經驗為例,通常在要求學生發表心得時,學生都會先寫下長篇的電影簡介,再寫「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但這樣的寫作並不能算是心得。心得寫作屬於層次最高的「啟發」範疇,要學生馬上接受電影傳遞的價值觀並得到啟發,實屬不易。因此在引導學生發表心得時,可以先從層次較低的「觀察」開始,問問電影中可直接由五官察覺的事物,此類問題屬於封閉性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樂意回答,可熱絡討論氣氛。再來逐漸加上主觀的意見、因想像而產生的回應,進入「感受」的層次,讓學生從理解進入思考,產生與內在的聯繫。接著引導學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讓學生結合電影情節與本身經歷,加以「統整」驗證。最後才是「啟發」階段,經由分析事件、綜合經驗,進而評鑑此價值,讓學生體認人性共通處,產生不同啟發。
(六) 展開各自研究。觀影後便可展開各自研究,以國小的學習單為例,除了讓學生回答問題之外,也可想辦法和家長互動,例如讓學生觀賞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之後,寫下父母做過讓他最不開心的事,再請家長針對孩子的回答做出回應。此外,陳建榮老師也認為「最好的學習單就是沒有學習單」,只給學生一張白紙自由發揮。要如何設計一張空白的學習單呢?陳建榮老師以自己帶領的國小班級為例,讓學生欣賞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後,將學生分為六組,分別上台報告印度的飲食、宗教、節慶、社會、瑜珈、古蹟等等不同面向,最後讓學生自由發揮,畫出各種概念圖分析電影元素。
(七) 教學成效評量。最後進入成效評量階段,陳建榮老師分享了自己任職學校,針對電影欣賞教學所訂定的五項教學目標:潛能開發、情緒管理、創意思考、生命價值、關懷分享,以及相互配合的五項議題:環境永續、品德教育、多元文化、珍愛家庭、性別平等。教師可依自己擬定教學時列出的教學目標,分項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修正教學計畫。
悅讀電影,傳達意境
時下新聞經常報導年輕人面對生命中的關卡,卻無法正面迎擊。「因為孩子喜歡看電影,所以能微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陳建榮老師希望透過電影向學生展示不同的人生樣貌,讓電影提供我們突破生命困境的答案。電影可以不只是娛樂,也可透過教學傳達各種意境,讓教學素材更富多樣性,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希望 TA 們也能帶領學生進入電影教學的魔法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