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依帆 (本中心教師發展組幹事)、廖欣怡 (臺大政治系)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為了協助新進教師順利瞭解本校整體發展方向及教學研究資源。每年開學前夕於本校溪頭實驗林舉辦三天兩夜的研習活動。營隊內容以專題講座、教學論壇、研究論壇等為主,並安排動態的交誼活動及生態導覽之旅,讓老師們在參加各種講座之餘,亦可認識溪頭之美。
教學啟航
101 年度新進教師研習營於同年 8 月 29 日至 8 月 31 日舉辦,由李嗣涔校長以「邁向頂尖,追求卓越」演講揭開研習會序幕。緊接著的專題講座「教師唯一的責任 – 協助學生找尋知識的趣味」,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與新進老師分享教學、研究以及各種活動舉辦上的經驗與心路歷程。晚間的「學院新夥伴」時光,讓各學院老師分組,在不同的空間中以較輕鬆的方式認識彼此、互相交流。三天的活動中,有研發處李芳仁研發長、教學發展中心陳毓文主任及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作業管理組連豊力組長與大家分享行政資源。
教學論壇 – 傑出教師的公開秘密
本校傑出教師姚開屏教授、葉德銘教授、鍾孝文教授主講的「教學論壇」拉開了整天研習的序幕。心理系姚開屏老師首先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姚老師認為:理論與實務的並重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與教學助理於教學上相互配合,亦可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除了教授課業的經驗分享外,同時身為心輔中心主任的姚老師鼓勵新進老師們可以學習基本的輔導知識,多分享正向的故事或短片給同學,帶給同學有別於課堂上不一樣的感動與思考。建議新進老師在忙於工作、研究之餘,千萬別忘了兼顧健康、家庭與生活品質。
無獨有偶,園藝系葉德銘老師同樣強調「讓學生知道為何而戰」,建議老師們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適度的資料量搭配熱情,將自己的學問教授給學生。並與與會老師分享一句勉勵自己的話 ”Developing the human beings is providing the education.”。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熱情,建議老師們可以放下身段,教學相長,鼓勵、關心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教學的主角!
最後由電機系鍾孝文老師和大家分享教學態度,鍾老師認為上課前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聽眾想要甚麼東西」,而學生們最希望的不外乎是在課堂上學到東西。並以牛排與配菜為比喻,強調傳遞知識絕對是成為一位好老師最基本也最為重要的必備條件。同時表示當老師碰到自己也不甚熟悉的問題時,不要害怕向學生承認自己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
最後,鍾老師強調不需要特意去計較得獎與否,更重要的是教學本質,即使沒有得獎,只要是用心認真上課的教授,仍然可以很輕易的得到學生的尊重。
新手上路 – 新進教師的教戰守則
課程安排呂世浩助理教授、許文僊助理教授及黃俊豪助理教授熱鬧分享成長的歷程。首先由歷史系的呂世浩老師以自己開設之通識課程「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為例,分享身為新進教師在設計課程以及面對學生的心得。呂老師透露,從有想法到真正成為教師開了這門課,大約經歷了20年的時間。一門課的設計最重要的要先釐清授課對象的組成背景,接著訂定課程的核心目標。「我個人深信核心目標越單純,把資源越集中,才能確實達到目標,教學效果會越好」。課程核心目標訂為:「有用」和「有趣」。終極目標在告訴學生:「歷史和生活到底有甚麼關係?」。
一堂有趣的課不一定讓學生覺得有用,但有用的課對臺大的學生都會覺得有趣。正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隨時進行調整,只要由真誠的態度出發,認真的設計課程,努力充實內容,必能得到良好的回應。
外文系許文僊老師從自己剛進臺大身為新鮮人的心情開講,與在場其他老師們分享新手的經驗。許老師提到,在剛進臺大第一年,面對一週 19 小時的工作時數,有很多挫折與疲累感,但是學生貼心的舉動讓老師成為不畏挫折繼續走下去的原動力。
許老師建議老師們可以訂定高而合理的課程要求,但應該適時給予學生協助,並引述洪蘭教授的一句話:「成就感不是禮物,沒有人可以給,孩子必須從克服挫折中去贏得它。」最後,對自身要求十分嚴謹的許老師認為在教學上應該不停的反省,因為每次的學生情況並不一樣,必須一直進行教學反思,才能讓教學品質持續提升。
緊接由健康政策管理研究所的黃俊豪老師向大家分享進入臺大教學至今的一些想法和感觸。黃老師首先呼應了前幾位老師所提到的「動機」,強調學生的修課動機對學習是相當重要的。同時提醒老師們與同學們保持良好互動的同時亦要保持適當距離的重要性。黃老師認為,進入臺大後,與每位同學都是一場生命的相遇,應當要珍惜緣分,老師們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讓學生有相信自己的力量,而成為學生們的圓夢大使,有一天,手中的幼苗會逐漸茁壯。談到維繫生命中的熱情,黃俊豪老師認為最需要的是找尋生命中的感動!「你用心,學生看得見!」黃俊豪老師如是說。
最後,主持人葉丙成老師也分享了教學經驗和一些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鼓勵新進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能從學生偶爾的貼心舉動中獲得感動,而教學,會是一件享受的事。
閉幕專題講座
如何將感動融入教學 - 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第三天則是由莊榮輝教務長擔任引言人,提到了當年身為新進教師的緊張感,使他戰戰兢兢認真準備所有課程。而這樣的努力,學生是可以感受到的。莊教務長認為一門課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感動」,如何將感動融入教學,是新進老師們應該思考的課題。而透過本場的主講人生命科學系齊肖琪老師的演講,無疑讓在場聽眾真切地感受到「感動」如何讓講演產生力量。
齊老師以毛毛蟲蛻變為蝴蝶做為開頭,鼓勵老師在咀嚼、獲取他人經驗之後,進入看似沒有甚麼作為的「蛹期」後一定要消化、反思,找出自己的特色,當有一天終於破繭而出時,便會成為一隻美麗而可以飛行很遠的蝴蝶。齊老師認為,老師們的角色很多元:在面對研究生時像教練、在擔任導師時像輔導員,更可能直接成為學生成長經驗中的典範。齊老師提到,臺大學生聰明、學習能力快,但引領學生們找到正面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成為有見識、有膽識的人,以及讓學生了解如何在逆境中自我調適,更是非常重要。
談到自己的做法,齊老師說明自己通常會以熟悉的題材生物學當作材料,引出自己準備的人生課題,給學生們吸收。在課堂中舉行一些學生座談會,讓學生們上台談論關於人生課題上自己的看法,並進行會後講評。特別的是,這些會後講評齊老師並不是直接的和學生討論每種立場的是非,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將自己所知的真實例子提出來,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而藉由這樣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到人生課題其實並不如原先想像的那樣單一而簡單。談完引導學生的做法,齊老師接著分享做為一個老師可以嘗試的心態建立。齊老師鼓勵大家,遇到挫折時「不要一直坐在搖椅上,而要選擇坐輪椅」,找資源幫助自己,並自己嘗試推著輪椅慢慢前進,而不是一直待在原點發愁。
同時提醒新進老師們,每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有不同的學習功課,要仔細思考在不同時期中,家庭、健康、研究及教學等領域該如何分配時間比例。齊老師認為,問題不在於升等,升等只是階段性的任務,是一種過程。問題在於升等後想做的是甚麼?若純粹只是為了自己而做,這樣的影響會隨著自己的離開而結束。但如果是為了學生、同仁,會因為自己的耕耘而過得更好一點的話,在這個地方會留下更長遠、更溫馨的影響。最後,齊老師以感性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鼓勵老師們以樂觀的態度開始寫自己一段全新的人生故事。
為期三天兩夜的「新進教師研習營」就在齊老師的分享後畫下了美好的句點。相信這三天無論是傑出講者們用心分享的正規研習課程,或是較輕鬆的聯誼交流活動,三天來一定帶給新進老師們對臺大的初步認識與一些不一樣的感動,而這正是新師營舉辦的重要初衷!由衷的希望新進老師們能以新進教師研習營為美好的出發點,展開在臺大的新一段人生故事!
102 年度新進教師研習營亦將於同年二月開放當屆到職教師報名參與,詳情將公告於教學發展中心網站。更多的演講內容可赴「臺大演講網」線上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