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書香悅讀
簡介《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一書

文/何宜芳(本中心教師發展組幹事)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書名】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作者】朱敬一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1107

  追求知識是學術與人生裡常存的動機與行為,可增進內涵、改善生活,甚而創造個體或人類的優質未來。但學海浩瀚無垠,知識領域包羅萬象,對現代人而言,究竟如何探尋各種知識,可以多方聆聽專家學者的經驗談。

  經濟學領域有位深具人文涵養的學者,是國家講座教授與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也是臺灣大學教學研究傑出的資深教授──中央研究院的朱敬一副院長。朱教授在其三十多年的學術歷程,常常省思知識探索究竟要經歷哪些過程?追求知識者該有哪些正確的態度與觀念,以及有效的方法與步驟?而朱教授將其多年的寶貴經驗融通轉化為十封信,寫成「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這本書,提供給對知識探索有興趣者與從事學術研究者作為參考。

  若論天分或能力,少數人可能是「通才」,但多數人則是「專才」,但當今的社會思潮趨向於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學術研究也漸有整合或跨領域的趨勢。因此,朱教授建議探索知識時能朝「先廣博而後專精」,一如中國史學鼻祖司馬遷期望他自己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例如社會科學領域的探究,須對人類社會有細膩的觀察與敏感的體驗,同時也須有縝密而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大學校院近年特別強調的通識教育,其功用正為了拓展知識追求者的視野,增進相關領域的學識內涵。

  另外,多數現代人過著忙碌的生活,追求知識或工作時,相對也較講究成效。但仔細想想,讀書或探索知識時,若只是一味在乎功用或效率,多半較易侷限探求的時空或領域。朱教授以金剛經經文「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的經義為喻,建議追求知識者應「不住相讀書」,無為而探索更廣濶的知識領域。

  「知識是日新月異、不斷推陳出新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文獻掌握足夠』的一天」,朱教授在本書第三封信建議探索知識應及早起步,從年輕的學生時代開始接觸各種領域的種種觀察,陶冶自己的學術素養,透過長久的學術與生活薰習,「以通儒為典範」,則能增加探索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世間的種種難題不見得只有「標準答案」可解套,追求知識時愈需凝聚或激發各種創意,而創意能力大多是可以學習或被訓練的。至於走向國際、虛心接受各種學術批評與意見、理解「學術市場」的運作邏輯、學術界的誘惑,以及弄清楚自己的性向等,朱教授也都在本書裡分享許多寶貴的經驗。

  忙裡偷閑讓自己沉浸在咖啡香與輕音樂下,輕鬆而「不住相」地瀏覽朱教授對於探索知識的不同見解,您將有不同以往的領會。

 
文章發表日期:2012/05/31 / 瀏覽人數:1624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