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講者/李嗣涔 校長 整理/林沛希(臺大日文系四年級)

影片連結
教務長、各位老師好,各位同學大家早。歡迎參加椰林講堂教學成果發表會。一方面要恭喜我們臺大績優專案、教學計畫的主持人,還有我們傑出跟卓越的教學助理。
談到教學,我們四年前成立教學發展中心以後,感謝我們的教務處、還有我們莊主任的努力之下,臺大的整個教學,不管是共同教育、通識教育還是專業教育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我們曾邀前任陳校長回來參與我們五年五百億計畫的審查,他看了以後唯一的結論就是:我們的教學真的是突飛猛進,其他的部分大概都是穩定的成長,但教學有非常巨大的改善。
各位知道談到教學,我很喜歡引用劉炯朗院士所講的故事。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Instruct,就是學生來了,直接告訴他某個地方有一個寶藏,你帶他沿著那條道路走,去找那個寶藏。沿途他可能走岔路,你就把他帶回來,說要走這條路,最後一學期終了,你終於把他帶到那個寶藏地點、找到那個寶藏。
第二個層次叫Invite,你告訴他某個地方有個寶藏,然後給他一張地圖,由他自己去找,不帶他、讓他自己去。如果他走岔路,他就根據這個地圖再走回來,然後期末的時候,他終於自己找到了那個寶藏。
第三個層次叫做Inspire,你只告訴他某個地方有個很了不起的寶藏,如果找到的話會終身受用不盡,要他自己去摸索去找出來。這是最高層次,激發出他的興趣,自己花時間去找資料把寶藏找到。
我覺得尤其在通識教育要用inspire,我們都知道大家都認為大學教育不應該只是專業教育,或只是職業訓練而已。應該有更多通識教育,讓大家具備全能的素養。問題是實務上的限制,臺大通識教育學分十八個學分,八個領域、一門課兩個學分,九門課分成八個領域或五個領域好了,你每個領域修一門課兩門課,兩個、四個學分,你可能從那兩個、四個學分學到如何讓你變成一個全人嗎?我是很懷疑的。
我們專業知識修了一百二十八個學分,你可能自己的系修了九十個學分,其他的加起來,你說你在這個專業就真的很不錯嗎?我想大學畢業大概還是不行。你怎麼可能只修一門兩門課,就可以真的變成一個通才?這是很困難的。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我們畢業以後還有很多時間學習,二十二歲畢業到六十五歲退休,我們還有四十多年時間。除以四的話,還有十個到十幾個的社會大學可以讓我們學習。四年是很久的,可是為什麼會去學習?因為他被Inspired,他知道某個地方有一個很珍貴的寶藏,他願意在他十個四年社會大學的時間,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去了解,願意朝這個方向走,久了以後就會成為通才。這就是為什麼通識教育要用Inspire。
我記得幾年前吧,也許是十年前,我通常不看電視影集的,有一次偶爾看三國演義其中有一段,說諸葛亮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奇門遁甲無所不學。為什麼會這樣?他其實有個簡單的哲學,他說我要以自然的力量來對抗人類的力量,結果無堅不摧。
如果我在二十二歲以前讀到這句話,我會利用往後四十年的時間好好讀天文地理,早點去學這個東西,也許我現在就完全不一樣。那就是一種啟發,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某一個時間聽到老師的某一段話、某一個想法,忽然被Inspired—他就會朝這個方向走,有機會發展出另外一個興趣及專長。
所以老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很高興看到我們邀請的老師能夠得到教育部的通識教育獎,還有我們知道的很有名的老師,他們顯然都是在最高境界的層次來發表成果。
我相信對於同學還是老師,今天都會產生Inspiration,都會產生很多的刺激跟想法,所以我要在這裡預祝我們今天的椰林講堂順利成功,也感謝我們的教學發展中心這麼多年來的努力,也恭賀所有得獎的老師、同學,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