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未分類
【991新進教學助理研習會】分場活動報導

文/講者:新進教學助理研習會講員團隊
整理:蔡馨慧(會計系)、楊韶維(教學發展中心幹事)

影片連結 影片連結 影片連結 影片連結 影片連結5

  新進教學助理研習會 本學期新進教學助理研習營,針對各類教學助理舉辦不同主題的分場課程,提供多樣性的選擇,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碩博士生,將歷屆傳承累積的經驗,以「第一堂小組課之設計」、「運用 CEIBA 經營課程」、「教學協助工作要領」、「實驗實習課帶領技巧」、「討論課帶領技巧」為五大主軸呈現。

  無論何種類別的教學助理,在學期開始前就面臨許多準備工作,機械所博士班李友壬指出,教學助理應該清楚教授的教學理念、期待與規範,把握時間和合作團隊熟悉,建立默契和分工,維持能互相協助支援的網絡,同時將各個時程安排妥當,形塑整個學期事務的骨架,立定團體努力的方向。

「分數:公平是不容妥協的原則」

  在評定學生成績方面,國發所碩士生黃崇祐強調「一致性」的重要,擬定作業或考題時,應思考出題的目的及教學目標,是否能與課堂授予的知識順應接合。批改作業或考卷時,黃崇祐建議同一大題最好同時改、一氣呵成,力求成績評分應建立在相同的情境與時間,並與授課老師討論及溝通改卷標準。

  作業的繳交、觀摩與評分也可以使用CEIBA網站的功能輕鬆完成。甫從歷史所畢業的黃旨彥提到,在開學前三週可以先將網站設為「開放給校內」,讓想選這門課的學生能對課程內容作初步認識;第四週之後再轉為「限修課學生」。她建議,將過期的課程網設定為不需登入即可瀏覽,可以讓學生藉著觀摩以往修課學生的作業,避免寫作業不得要領、或不小心抄襲的情形。

「創造舞台:CEIBA作為最強大的夥伴」

  從過去的教學助理的意見與經驗顯示,C類 (一般性) 教學助理支援教師行政庶務性的工作,不但服務的對象較多,且內容也相當繁雜。但與其他類別教學助理相比時,C類教學助理直接接觸同學的機會卻較少,不利於建立印象、也造成與同學拉近距離時難以跨越的鴻溝,而CEIBA平台則提供了絕佳的表演舞台。

  生演所博士生黃雅倫提到,必須讓教授知道「CEIBA對教學助理的重要性」,盡可能建立CEIBA在教學裡的角色,黃旨彥舉例,從課程大綱的發布,到成績的處理及公佈,許多事情都可以善用CEIBA提升效率。

  培養學生使用 CEIBA 的習慣,信賴網站上的資訊是 C 類教學助理的首要挑戰,使學生建立對CEIBA「第一印象」又尤其重要。黃雅倫說,網站上公佈的內容務必與教授宣佈的資訊一致;其次,可以利用「請同學繳交一份簡易作業」此類軟性的方式,增加學生接觸網站的機會,適度在CEIBA上公佈「獨家資訊」,例如額外分享的閱讀資料及資訊等增加誘因。

「實驗與實習:懂多少,一做就知道」

  學生在課堂學習理論基礎,也需要實作了解知識的各個層面。B類 (實驗、實習課) 教學助理的重要任務就是藉由對學生演示、帶領他們操作,讓在課堂中看來生硬的學理,轉化為好理解、實用的知識。學生的親身經驗,透過不同型態的刺激,幫助他們在腦海中加深學習的印象和理解。

  生化所博士生賈儒珍強調「實驗內容和課堂知識結合」的重要,教學助理應在每週有固定的時間和課堂老師、助教同仁開會,釐清工作內容和各自負責的部份,才能提供給學生具整體性的課程。

  實作和課堂配合的細節和正確度應特別留意,賈儒珍說,教學助理務必準備實驗預作,在當中應注意:(1) 了解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流程;(2).確定素材正確、數量足夠;(3) 確定將使用的器材正常運作。注重過程和相應的結果,是將知識正確實體化呈現給學生的必要環節。

  然而,對學生的評分也不能一味看重結果是否正確,須看他們對相關知識和操作的認知程度,教學助理給分應該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賈儒珍建議建立「分部給分」的概念,學生達到某個階段的要求,就能得到某個部分的分數,讓分數兼顧「公允」和「可參考」的特質。在這方面,生傳所博士生黃秋蓮強調測驗後,應提供具體、有建設性的答案,莫忘考試是瞭解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工具。

「親愛的,多想聽見你/妳的聲音」

  若把討論課比喻成電視節目,那麼觀眾的數量、節目進行的方式、欲達成的效果,都考驗著主持人(A類教學助理)的處理技巧。

  生演所博士生官淑蕙建議,討論課教學助理要明白並確切掌握對討論的進行有影響力的因素,以自己易於應對的模式提高同學的參與度、熟悉學生的特質,加上適當的空間運用,塑造輕鬆且熱烈的氛圍。例如成員組成的背景、上課時間與場地的安排、討論的素材與問題的設計,這些因素看似微小,其實各在不同層面對討論課的效果有重大的影響。

  關於各樣帶領討論課的小技巧,食科所博士生許馨云分享,在討論課當中,可善用辯論、和主題相關的小遊戲等方式炒熱氣氛、引發同學的興趣。若遭遇教學助理丟出問題後,台下一片靜默的狀況,透過重覆解說問題,讓同學更清楚內容,同時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另外也可以拋出加分的誘因、改變討論方式也不失為轉換氣氛的好方法。善用網路媒介延續課堂討論,能讓較內向的同學也有表現的機會!

  關於討論流程的規劃,官淑蕙點出「連續性」的重要,討論課可以是每周獨立的主題,也可以相互承接扣連,適度地做設計,把每堂課的素材及深度作好調配,營造出漸進的效果,更能讓學生有系統地了解議題及深入思考!從每週單一主題、階段性課程主題,到總結的專題性成果,如此和老師的課堂內容搭配,便能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當然,討論課不只是A類教學助理的專利,任何類別都可以融入討論對話的元素,尤以限制較多的C類課程,李友壬認為前述所提的CEIBA線上討論即是很好的方式,他將學生分成三類:啟發式、自發式、討論式。他說,啟發式適合積極的學生,由教學助理提出問題,讓學生舉一反三;自發式是給予一般性的解答,鼓勵學生旁徵博引,開展知識的深度;討論式為組成三至五人的小組,共同討論面臨的問題,此方式適合被動消極的學生。

「課程設計:步步為營的縝密戰爭」

  承接討論課的諸多類型與影響因素,究竟應如何實際設計課程,流病所博士生丁德天及生演所博士生李承恩有別於單向式的演說,實際將新進教學助理分成兩群,各自模擬實際上課帶領過程,讓學員們體驗小組帶領的「氣氛」掌握。

  兩位講員都強調「破冰」的重要性,藉由各種小技巧,能減輕同學因對領域和其他成員的不熟悉而產生的壓力,並建立團體中彼此的信任感,促進「好的討論效果」的產生。

  丁德天解釋,互動式的課程進行有助於培養信賴感、建立溝通空間、提供學生適應課程模式的機會、引導學生發言、增進團體向心力。他建議可以嘗試以學生特質為分組依據,或是請學生分享他們對課堂的期許,讓學生彼此了解後再找到適合的夥伴,提高對團體的認同感和安全感。

  他也提到,在各組適度安排幾個參與熱絡的同學,能讓每一組都的氣氛都火熱起來,是一個很實用的小技巧。李承恩補充,正確且適度的心戰喊話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熱忱,例如分享過去求學的心路歷程,可以拉近學生之間距離,進而讓同學產生認同感而更加投入。

  李承恩提醒教學助理「要根據同學的上課狀況調整模式」,決定討論課程效果的是學生,技巧的應用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而改變,在設計課程的問題和流程上多用心(期初重在交流;期中後應聚焦至核心,重在啟發),過程中並給予組員適當的督促和鼓勵,相信帶出來的成果和「熱度」將會振奮人心、達成激發學生思考的目標。

  黃秋蓮叮嚀,對待學生時記得「用心、別用力」,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應,但不糾結其中,客觀地面對各樣的意見,在不斷督促自身長進的過程中,成為學生「教與學的好夥伴」。黃雅倫期許新進教學助理們,試著想像一下「自己想遇到的TA」,從而扮演之,和同學相處時留下好印象,他們會比較願意聽話,加上專業知能的充實,就滿足成為一名「好助教」的基本條件了!

(相關影音檔案,請見台大演講網:http://speech.ntu.edu.tw/ 

 
文章發表日期:2012/05/30 / 瀏覽人數:1431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