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是只有讀書,但跟書的關係非常緊密,因此我們必須問,「什麼是書?」人類文明史上何時開始出現書?翻開從古至今的書本,書的樣貌有何改變?原因為何?這對於閱讀又有何作用? more
我想透過幾個問題開始今天的討論。對你們來說,「什麼是閱讀?」 我們可以藉由十七世紀法國最早的辭典,看那時代的歐洲人如何定義閱讀。法文的閱讀是「lire」,意思是:「認識並理解,以書寫、印刷、或刻印文字,表達想法的人,他所使用文字的形狀、聲音和強度。」 more
經濟學是「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和許多其他相關課程的先修課程,簡單來說,就是在研究「個人 (或政府) 的選擇會如何影響個人 (或是人民) 的幸福」。經濟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即是從有限資源中,選出一個最有效率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濟學也可被視為思考與分析問題的工具或架構。 more
就是因為光只是讀教科書太難了-或者是說太無趣了-才會想透過看英文電影讓學習更豐富一些。然而,看電影不像課本有很明確的練習步驟,所以有時候不知道要如何開始才最有效率。因此,為了讓各位可以專心用看電影學英文,又能夠保持原本看電影的樂趣,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學習方式。 more
「美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避免以話語傷人,是每個人都該注重的課題;而要如何讚美人,卻不令對方覺得虛情假意,更是一門學問,箇中技巧,就是掌握正確的溝通心態! more
104年年末,我們在校園內廣徵主動學習的種子,這些同學訂立了目標,並作了完善規劃。未來幾個月,種子學生將執行計畫,並記錄下執行過程與心得,做為未來同學可以依循、參考的範本。從訪談中,我們也發現同學對主動學習的寶貴認識,在此與大家分享。 more
大學作為未來進入社會和研究所的橋梁,關注的不僅僅是學業而已。高中時期只有一元目標,但大學卻有多元追求,強調的不僅是追求各學術領域的真理,還包括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這樣未來面對多變的社會情境才不會僵化、困窘。 more
因為我最喜歡看閒書,所以今天我要像莊子「在僻處自說」那樣說說自己讀書的心得。在我讀台大的時代,生活沒什麼娛樂,因為大家都是窮學生,只能讀書為樂。由於當時國民黨政府禁了很多書,我們得到一本書就會特別珍惜,例如俄國的《卡拉馬助夫兄弟》。當時新生南路是瑠公圳,旁邊是楊柳,非常適合散步,我們常常一邊散步一邊討論。讀書就此成為我的娛樂和工作。 more
本次展覽除展示 103 學年讀書會及國際讀書會計畫學習成果外,進一步呈現型塑讀書會的步驟以及參與同學對讀書會的想像。也透過重現討論會的活動,讓有心參與讀書會的朋友,也有體驗的機會。 more
經歷過土木系大一的「土木概念設計、實務設計(Cornerstone)」以及大二的「流力與結構實驗(Keystone)」等實務課程的洗禮後,放暑假前一聽到大三也有實務課程的消息,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今年的主題正是替溪頭銀杏步道規劃設計一座跨越神木溪的人行木橋,讓遊客在下雨天也能平安渡河。 more
建議最佳螢幕解析度設定為 1024 × 768 最佳瀏覽器為 IE 9.0 與 Firefox 1.5 以上版本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發行 版權所有 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刊載 自 2008/6/27 累計點閱人次約 2,403,23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