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5 2016/07/20
回首頁 編輯室 活動訊息 臺大演講網 過期電子報 訂閱/取消
投稿/回應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黃尹男老師專訪

文/石美倫

黃尹男老師/臺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組組長

近年來,有不少熱心教學的年輕老師們先後加入臺大教發中心陣容,他們之中許多人是從參加中心所辦活動開始,進而成為推動臺大教學發展的一員。現任教學科技組組長黃尹男老師即是一例,來自土木系的黃老師目前身兼臺大開放式課程 (OCW) 執行長和國際開放教育協會 (OEC) 的理事會成員。

從 NTU 到 NTU

回台灣任教前,黃老師已經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了一年半的書,但即便如此,他覺得自己對於教學這件事還是有點一知半解,對於什麼是好的教學其實也沒有什麼概念。

黃老師常笑說,他是從一間 NTU 換到另一間 NTU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英文簡稱和臺大同樣是 NTU),連 email 地址都幾乎不用改。但因為回到臺大後前兩學期上的小班課程,可以和學生有近距離互動,黃老師開始覺得上課是一件有趣的事。此外,當時擔任土木系副系主任的卡艾瑋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和對學生學習的關心,也深深啓發了黃老師的教學態度。

「和卡老師講話就會覺得,他跟你對話或是他在思考的出發點,都是真的很認真地在想、在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不會畏懼去挑戰學生。和他講一講就會覺得自己好慚愧…。那時候覺得自己的 mindset 有了轉變,我開始覺得在思考教學的時候,不會把它只當成是研究工作之外的附屬品。」

這樣的轉變也讓黃老師後來注意到教發中心有在舉辦教學相關演講時,便積極來參加。「來聽了葉 (丙成) 老師的演講,題目是什麼不記得了,但那時候忽然覺得:『啊,原來可以這樣上課啊,蠻好玩的!』」那場演講結束後,黃老師記得他一邊騎著腳踏車在椰林大道上,一邊想著自己回到課堂上後,一定也要來試著這樣做看看。

做有意義的事,才有意思

會加入教發中心行列,黃老師承認一開始心裡也是會有點害怕,畢竟研究上已經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不知道再接這個行政工作會怎麼樣。但真正打動他的,其實是和教發中心同仁一起共事的機會。尤其是在新進教師研習營裡看到的中心師長。

「當時我就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對他們都很欣賞,也很想認識他們,希望有機會能和他們一起做些什麼事。」

進來中心之後,由於能近距離地觀察到這些當初讓他留下感動的活動的幕前幕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其實中心的各種活動都要非常有心才能做到這種程度,要非常想要把這件事情辦好才行。我可以感覺到大家在做這些事時,並不是只把它當成一件工作在做,而是真的把它當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這樣做起事來就會比較有意思。」

不只是新師營,還有精進營和專業研習營,看著同仁們從事前準備開始一步步做出成果,黃老師由衷覺得教發中心真的為臺大老師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務。因此,對於臺大的新老師們,黃老師積極鼓勵他們來參加新師營。黃老師認為,要改變新老師對教學的 mindset,講太多是聽不進去的,但透過新師營,至少可以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種子,未來對於教學這件事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尋找數位學習的下一步

當初接下教學科技組組長一職時,黃老師根本還弄不清楚這個組究竟在做什麼業務,接下之後才在職位上邊做邊學,不但親自投入 OCW 和 MOOCs 課程的錄製,也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翻轉教學。屢次代表臺大參與全球開放式教育活動後,黃老師直言,他不認為 MOOCs 是數位學習的最終答案,但下一階段究竟會是什麼,大家也都在找、都在看、都在想。而這也是黃老師思考的核心:數位科技的下一步是什麼?有什麼可以改變未來的「教」與「學」樣貌?

「雖然我目前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但我很想知道,我們累積了這麼多 OCW 相關素材,有沒有可能可以把它和老師的教學,做更緊密的連結?或是讓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學習,讓它更好用。」而這也是黃老師對於教學科技組的期許,「看能不能做一些研究,提出證據來看看這到底對教學有什麼影響?教學科技的下一步是什麼?而我們可不可以在探索下一步的產生過程裡有一些貢獻?」

點燃火種,期待改變

黃老師認為,教發中心是一個幫助老師發揮最大功能和潛力的單位。「你沒有辦法強迫老師去做什麼,只有讓老師感覺這件事情是重要的,他們才會願意花時間去做。」而教發中心對老師們的實質幫助,在於引進新的教學方法、提供執行上的幫助、再加上數據來支持教學成效。「我相信大部份老師會認同教學的重要性,所以當你點燃他心中教學的火種,他就有可能做出許多我們沒想到的改變。如果這是一個人的身體,當我們幫他打通這部分的任督二脈,他就有可能去做出他自己的教學形態。」

要讓臺大老師們相信教學是重要的,就必須讓他們看到一些故事和成果,讓他們認同教學原來可以有這麼大影響力。「說到底,教書是一個蠻有成就感的東西,如果你真的有為學生花心思、或是讓他們感受到幫助,他們其實會非常感謝。所以當他發現他做的事對學生有幫助的時候,任何老師都會很開心。」

黃老師說,如果教發中心能夠成功地讓越多老師感受到這樣的想法,臺大的教學自然會越變越好,進而讓更多學生受惠,甚至是整個社會。

對教發中心的未來期許

「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我們。」但是單單靠教發中心的努力,對老師的影響力還是不夠。黃老師建議,最好能在各系培養一些種子老師,把中心的做法或理念帶回系上。黃老師認為:「由於是自己系上老師說的話,其他老師可能會覺得,這比從學校來的某個人講的東西,那種感覺會不太一樣。」所以如果能有這樣的種子老師來幫忙,一些關於教學創新的想法就能落實。

另外,由於教發中心同時服務老師和學生,也可以幫師生之間建立一道橋樑,「像是感恩週就是一個很棒的活動,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變得更有趣。」當然也可以藉由教發中心同時著力在老師及學生的面向,從兩方瞭解教學和學習成效。如果能多提供一些學習資料給老師,讓老師們能夠更瞭解他們的學生,黃老師認為這樣就能真正把「教」跟「學」連在一起,達到教學相長的最大效益。

面對教發中心下一個十年,黃老師期許自己也期許中心,希望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讓臺大成為一所讓老師能夠熱情地教、學生能夠開心地學的學校。

 
文章發表日期:2016/07/20 / 瀏覽人數:2461
電子報分類
編輯手札 ( 62 )
重要消息 ( 36 )
教師龍虎榜 ( 44 )
TA 實驗室 ( 34 )
GRIT (堅毅) 專欄 ( 18 )
愛習一點靈 ( 130 )
書香悅讀 ( 6 )
教學世界村 ( 16 )
教學魔法書 ( 72 )
教學風向球 ( 15 )
數位修煉 ( 91 )
遠距新視窗 ( 4 )
椰林會客室 ( 16 )
未分類 ( 38 )
本期焦點 ( 14 )
教學發展中心十週年專文 ( 17 )
讀者屬性分類
T 教師
A 教學助理
L 學生
S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