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虹伶 (中心特約記者)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在 6 月 28 日舉辦「椰林講堂-教學成果發表會」,由陳良基副校長為講座揭開序幕。在致詞中他提到,隨科技進展迅速,傳統教與學的界定受到挑戰,翻轉教育順應潮流而出,既改變未來學習模式也帶來契機。本次講座還榮幸邀請到東京大學宮川繁 (Shigeru Miyagawa) 教授,以 MIT 開放式課程教師身份,分析過去對線上學習成為趨勢的觀察。尤其各國成功案例證明,全球知識傳遞不斷在增加,未來將會有更多人從在線學習中獲益。

具翻轉教室經驗的臺大葉丙成教授本次主持心得講座,同講者們分享 e-Professor 培訓課程的交流經驗,透過翻轉課程的設計與製作,未來教學的重點不再只是知識內容,而是教師透過互動引導學生思辨的過程。臺北商業大學陳閔翔助理教授也說,翻轉把討論成功帶進課堂,若應用在社會科系的課程中,將能提升學生反應、溝通、邏輯思考和表達論述的能力。對此,臺大黃尹男副教授表示認同,認為當初翻轉教學的初衷是期待同學能充分討論,但預期外發現學生因主動學習,班上期中考成績明顯進步,同學也在期末意見調查中對翻轉教室持正面評價。
基於翻轉無所不在,銘傳大學魏澤民助理教授提出,翻轉教育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興趣、提供智識挑戰,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打破傳統教育被動學習模式時,給學生們帶得走的能力。為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元智大學陳蘶仁助理教授嘗試將詩融入生活,藉課程讓學生集體出詩集、組詩社,舉辦跨媒體裝置詩展外,還整合珍貴的文創資源帶進學校。另外,大同大學李懿純助理教授透過課程規劃提出反思作業,利用大量提問引導同學思考和書寫,並設計互評表和自我評估表等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臺大李心予教授以哈佛教育方式舉例說明,即便當代學生外務繁忙,老師仍可利用互動討論或跨領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曾指導創新創業學程的臺大張世宗副教授也表示,學生其實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改變社會,教師若能適切提供舞台和引導,同時設定更高的目標、挑戰極限,學生將能自主解決問題。

在講堂的最後,臺大陳怡伃助理教授分享使用 TBL (Team-Based Learning)特色模式的教學經驗,成功引導學生透過團體任務學習。過去擔任教師教學助理的曾妤馨及陳綠葳,也針對助教如何訂立批改作業的標準,及如何安排考試進度等問題進行解答。而臺師大林弘昌副教授更為大家解說總體課程的重要性。總體課程旨在替高年級學生統整能力,但因同時檢視學生是否達成大學所具備的核心能力,也是評價學校教學成效與價值的標竿。因此,總體課程將是翻轉教育外,未來老師與同學們須備加關注的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