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當我初任助理教授時,我真的以此頭銜為榮,覺得在教授的頭銜前面加上助理兩個字,代表年輕有活動;儘管不少親友拿到我的名片時,誤以為我在學校當教授的研究助理,我仍不以為意。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些朋友不太相信我曾有過這樣的感覺,「近乎愚蠢的天真」是我常收到的反應。 more
2015年底,華騰科技董事長,同時也是臺大電機系校友的王榮騰博士親臨本校,與全場近200位學子分享他出國深造的經驗,也對當今臺灣的留學情形做了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應該承襲前輩們的進取精神,勇敢站上國際,讓臺灣的優秀人才能夠持續被世界看見! more
對許多剛在大學覓得教職的老師而言,學術生涯的起步也經常是剛成家或家庭新成員報到的時期。雖然兩造都是「甜蜜的負擔 (sweet burden)」,但稍有不慎或任何一端壓力過大,都可能顧此失彼而心力憔悴。 more
我經常聽到新進教師們提及「備課」如「備戰」 -- 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學生,的確充處處充滿挑戰。不過這類的挑戰大抵可先用「以一擋十」或「以一擋百」的心態處之,不管上得如何,在課後通常可暫時鬆口氣,而且授課情況會隨經驗之加增漸入佳境。 more
在初秋的兩個午後,能訪談汪詩珮 (中文系)、邱文祥 (機械系)、吳岳隆 (昆蟲系) 三位老師,聆聽他們參加新進教師研習營的感想。在前提和話題都不設限的聊天過程中,得到一個共同的迴響:主辦單位的用心,使人倍感溫馨,進而老師們願意相信在臺大服務的歲月,將是一趟幸福的旅程。 more
攻讀研究所的歷程,同時也是一場心靈之旅。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困難,包含研究與人際上的挫折,龐大的壓力甚至讓我每每想放棄,或是找一個妥協的方法。儘管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對解開科學謎題所懷抱的熱情,總能不斷的支撐我朝既定目標前進。 more
在農曆過年期間,我發了 emails 給幾位師長,請他們針「念研究所的價值」提供建言 (email 內容詳如以下)。非常感謝所有老師們的回覆,不論是愷切的分享,或是謙讓辭謝,我都感受到老師們的誠意。在價值觀瞬息萬變的網路時代,要說出一個理念或經驗的價值的確充滿挑戰。在此向讀者們鄭重推薦這十位來自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的老師們的智慧結晶。 more
該是仔細檢討省思碩博班教育的本質,目標以及制度運作的時候了。大學和教師必須自己先想清楚,進行必要的改革和修正,然後,學生才能夠正確思考自己是否要念碩士和博士! more
鼓勵大家趁年輕的時候,利用從事研究主題所面對的挑戰,好好磨練自己。與其畏懼失敗而躊佇不前,倒不如往前邁一步,至少距離成功也進了一步!我相信只要“Carry out some nice plan and work very hard”,就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more
本學期修「科學研究計畫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Scientists)」的同學寫下他們心目中關於「讀研究所的價值」。他們當中有正在念碩士班的,也有幾位是大學部專題計畫生,或多或少都有點研究室的經驗。他們的共通之處在於:完全還沒讀過本期的任何文章。因此他們的想法應是年輕人的原汁原味。 more
建議最佳螢幕解析度設定為 1024 × 768 最佳瀏覽器為 IE 9.0 與 Firefox 1.5 以上版本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發行 版權所有 本網站圖文非經同意不得刊載 自 2008/6/27 累計點閱人次約 2,403,287 人